敵壓迫於站臺上下,並以刺刀、手榴彈與敵展開近戰,日軍措手不及,死傷慘重。
東北軍愛國官兵的上述自發的抗戰行動,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
二、東北義勇軍的興起及抗日鬥爭(參見附圖3)
東北義勇軍,是“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各民族各階層人民、一部分東北軍愛國官兵、山林隊等為基礎自發組織起來的名目繁多的各種抗日武裝力量的總稱。其人員成分極為複雜,愛國農民約佔50%;曾充當東北軍警官兵的約佔25%;曾當過鬍匪的約佔20%;知識分子和工人、商人約佔5%。
此外,憤於日軍入侵的一些綠林豪傑、地主武裝也參加了這支抗日隊伍。據不完全統計,參加武裝抗日的人數達50餘萬,如果包括各階層利用各種方式進行抗日的可達百萬餘。東北義勇軍活動遍及東北全境,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得到了全國人民和國際正義力量的重視和聲援。
東北義勇軍的興起和抗日鬥爭,發展很不平衡,沒有統一的組織和指揮系統,番號不一而且不斷變換。按地區分,可分為遼寧地區抗日義勇軍,吉林地區抗日義勇軍,黑龍江地區抗日義勇軍等。
(一)遼寧地區的抗日義勇軍
抗日義勇軍,在遼寧地區興起最早,發展很快,鬥爭也相當活躍。
在遼西1931年12月下旬,黃顯聲和熊飛組織了“遼寧抗日義勇軍”,後改稱為“東北民眾自衛義勇軍”。這支抗日武裝,是在他們帶領由瀋陽撤出的部分警察和公安隊,向錦州且戰且退途中,黃以原遼寧省警務處長名義釋出命令,組織各縣民團、警察隊,收編鬍匪,消滅張學成、凌印清漢奸武裝,統一改編而成。總指揮部設於北票。下轄22路義勇軍,每路人數不等,多者萬餘,少者一二千,共6萬餘人。在此期間,黃即和東北民眾救國會聯合行動,以後鄭桂林、趙大中、於百恩、耿繼周、趙殿良各部在綏中、北鎮、黑山、新民、瀋陽沿北寧路左右各樹一幟,紛紛抗敵,四處主動出擊,使日本侵略軍晝夜不安,終日疲於奔命。
1932年1月3日錦州淪陷,中國正規軍已陸續經山海關撤退到關內,通遼一帶的騎兵第3旅也已退向熱河方面。因而在1月3日13時,關東軍司令部即下達瞭如下命令,把主要攻擊目標轉向了義勇軍方面:
“(1)第20師今晨已佔領錦州……
(2)軍要迅速恢復南滿地區的治安。
(3)第20師要對關內及熱河方面進行警戒,並迅速恢復遼西地區的治安。
(4)第2師要返回鐵路沿線,負責維持奉天以南的治安。
(5)獨立守備隊除仍然負責南滿鐵路及巨流河(含)以東北寧線的守備外,還要負責維持鐵嶺以北的治安。
(7)混成第4旅和吉長警備隊仍然繼續執行原任務。
(8)關東軍飛行隊,派遣1個偵察中隊去長春,主力在奉天(但第6飛行團第1中隊在周水子),要隨時協助各部隊執行討伐任務。
(9)軍直轄部隊位於奉天。……”'〔日〕《現代史資料11·滿洲事變(續)》,美鈴書房,1987年版,第469~470頁。'
日軍第20師受領任務後,即命令混成第38旅騎兵第27團團長古賀傳太郎中校,於1月6日率騎兵百餘名侵佔錦西縣城所在地江家屯。7日又有後續部隊50餘名到達。古賀被日本關東軍吹噓為戰無不勝的“名將”,氣焰十分囂張,揚言要將這一帶的義勇軍一舉蕩平。9日晨,古賀命令給養隊30人回錦州師部領取彈藥給養,令一個排留守縣城,古賀則親率日軍70多名向城西一帶“掃蕩”。東北義勇軍劉存起(亮山)等部獲得確切情報,遂在日軍必經之路設伏。10時許,當日軍騎兵洋洋自得地到達上坡子、龍王廟附近時,突然遭到襲擊,被打得人仰馬翻,古賀中彈而死,僅10餘人逃入縣城。下午,由錦州返回的給養隊,行至錢塔子屯嶺下時,亦受到義勇軍及民眾的阻擊和圍殲,這兩次戰鬥,共斃敵60餘名。
據日本資料記載:“9日在錦西,騎兵第27團(欠第2連)與2000‘兵匪’交戰,團長古賀傳太郎中校以下12名戰死,軍官以下19名負傷;同日在紅螺峴附近,第1運輸監視隊主力,輜重兵少尉松尾秀治以下26名(包括翻譯1名)被全殲。”'〔日〕《現代史資料11·滿洲事變(續)》,美鈴書房,1987年版,第474頁。'古賀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