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餘人。27日,第42、第59團各一部又在胡漢坪、馬背一帶斃傷日軍160餘人。沁東支隊第17、第57團,先後在光凹、陳家溝、龍佛寺、吾元鎮、南衛村、南里等處予敵嚴重打擊,其中第17團龍佛寺戰鬥,即殲日軍100餘人。第212旅在交口地區也予敵以重創。日軍臺擊企圖落空,又遭到不斷打擊,在對根據地燒手一陣後,被迫於12月5日分路撤出太嶽區。
2、晉察冀邊區反“掃蕩”
晉察冀邊區的反“掃蕩”作戰,從日軍首先進攻的平西地區開始,逐次展開。
平西反“掃蕩”
平西抗日根據地直接威脅著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部駐地和華北偽政權中心北平,以及華北的主要交通線平漢、平綏線,是日軍對晉察冀邊首先“掃蕩”的目標。
10月13日,日偽軍1萬餘人分10路向平西根據地中心地區——三坡合擊。日軍吸取冒險輕進的教訓,採取穩紮穩打,依靠據點逐步推進的戰術,每日前進5~10公里。
10月14日,晉察冀軍區指示平西:“以內外夾攻密切協同配合作戰之方針,擊退進犯之敵,粉碎敵之進攻”,“主力已處在內線的保持集結於機動位置,至適當時機,選擇敵之薄弱部分解決之,主力免於分散;另以得力一部配合地方武裝游擊隊開展廣泛積極的游擊戰,於必要時主力再分途繞迂敵側後。”根據這一精神,平西軍分割槽以主力的適時機動和廣泛的游擊戰對付敵之“掃蕩”。經過一週餘的作戰,不斷給敵襲擾打擊,使其相當疲勞。
日軍各路雖深入根據地,但並未摸清軍分割槽主力部隊的動向。至11月21日,在敵包圍圈進一步縮小時,平西軍分割槽主力由三坡地區跳出敵合圍圈,向西南轉移,在蓬頭與敵進行遭遇戰後,順利轉移到板城以東野孤、大臺之線。
日軍進到三坡地區後,大肆燒殺。由於戰前堅壁清野工作不夠,大量糧食被搶走。從23日起,日軍開始分途撤退。到10月底,主力退出平西,但仍留2000人以上兵力在平西抗日根據地內修築據點、公路,僅在昌平、宛平地區就增加據點14處,控制了東齋堂、杜家莊等許多村莊。平西抗日根據地開始出現退縮、減小現象,鬥爭更加艱苦。
北嶽區反“掃蕩”
當日軍正進攻平西,第一次“掃蕩”大行區結束的時候,10月19日,八路軍總部指示:進攻平西、太行區之敵均可能轉而進攻北嶽區,晉察冀邊區應立即準備粉碎敵之“掃蕩”的作戰,黨政軍民應切實配合,進行深入的戰鬥動員,主力應集結適當位置,準備堅決消滅一兩路進犯之敵。井指示第129、第120師積極配合作戰。晉察冀軍區爭取了1個月寶貴的休整時間,對部隊作了補充和調整,加強了戰備和敵情偵察,地方工作也作了相應的部署。
11月9日,日軍第110師等部及偽軍共1。4萬親人,首先重點“掃蕩”
第1軍分割槽所屬地區。易縣、大龍華、王安鎮、淶源、插箭嶺之線日偽軍由北向南,保定、滿城日偽軍由東向西,相互策應,企圖壓迫軍分割槽部隊於狹小地區,進行決戰。
10日,晉察冀軍區下達反“掃蕩”的作戰方針和部署,決定在敵人進攻的頭一階段,避免與敵決戰,採取廣泛積極的游擊戰,使日軍在“掃蕩”中住不得其所,行不得其時,食不得其飽,最大限度地疲乏與消耗敵人,主力兵團立即集結起來,置於機動位置,準備於適當時機打擊敵人,殲滅敵之一路或兩路,以轉換戰局,徹底粉碎敵之“掃蕩”;一切後方機關,均須適當編組,獨立自主地分散在適當地區內轉旋隱蔽。'1940年11月10日,聶榮臻等致各兵團首長並報彭、左、毛、王電。'
12日,針對日軍大肆燒殺與破壞的行動,又指示:主力在不妨礙機動原則下仍可分散一部(不超過1/3的兵力)堅決打擊敵之燒殺企圖。
11月9日,由淶源、易縣、保定出動之敵6000餘人,連續合擊管頭、銀坊、黃土嶺和神北等地。12日,敵合擊撲空,即在當地燒殺後分路撤退。
此時第1軍分割槽集結第1、第25團,乘機進行截擊。敵一路800餘人,14日由吳家莊向苑崗撤退中遭到截擊,死傷一部,該敵在飛機掩護下突出重圍,向管頭退去,途中再遭第20團截擊,傷亡甚大,逃回滿城。
11月13日,完縣、唐縣、定縣、正定、行唐日偽軍出動2700親人,向第3軍分割槽所屬地區進犯。
14日,定襄、東冶、五臺日偽軍約2600人分兩路向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