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前朝和今朝的戰役資料,對其做闡述,尤其是開國之初,太道聖人征戰南北的戰事都拿出來論述一翻,辯證的為三十六計做闡述,同時也狠狠地拍一下皇朝聖祖的馬屁。
呂楊在州比結束後就開始準備這一部《三十六計》了,陸陸續續準備些時日,目前已經完備,只等殿比開始,就可以直接扔出去了。
這書一出,雖然不至於獲得第一,但是絕不會落出前三,因為太道聖人的面子無論是聖上還是大宗師們,都是要給的。
本月十七,御藝殿比如期來臨,依然是在太書院的春秋閣進行殿比,二十七名儒生揮毫髮揮自己的才華,對萬人敵的禦敵統兵之策進行述論。
呂楊揮筆,用五皇浩然氣書寫《三十六計》,當真是一氣呵成。他也不管別人寫的是什麼,反正呂楊知道,這三十六計對於皇朝無數的儒將來說有著很大的參考價值,這個價值隨著戰事的頻繁,將會越來越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看到呂楊的三十六計,一些大宗師輕笑道:“有意思,這個呂楊只是總結這些計謀嗎?看上去多為炒舊飯,裝新酒,不少計策前人都提過不少,這樣寫法有什麼意思?”
“我著人找過他在院比和殿比的兩部兵書,《呂氏六韜》和《呂氏兵法》,按照結構上說都比較完備,可以成為獨立的兵書,但是這三十六計,明顯落俗許多!”
“不然,落俗雖然不可避免,但是非常實用!這小傢伙大概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往實用上寫,你們看看每一計下面,都旁徵博引了不少戰事和前人的觀點,為的就是闡述一種儘可能詳實有用的東西!”
“嗯,特別是太道聖人征戰南北上百次戰事,都有提及,而且還自然而然在這部書中融會貫通,呵呵,太道聖人的計謀已經成體系了!”
無論是大宗師們怎麼議論,春秋閣外關注的人怎麼議論,三十六計明顯是一部從結構到論述都非常簡單和獨特的兵書。
它的唯一特點就是實用,人人可以讀懂,可以上手,可以參考借鑑,三十六種計謀,可以計中有計,一場戰事,往往可以以數種計謀來闡述和貫穿。
評判的宗師們前三名次列出,當場呈報文帝,文帝看過,當即提筆用硃砂一劃,劃去了呂楊和《三十六計》這一項。
“聖上,這是為何?這三十六計雖然有炒舊飯的嫌疑,但是無可否認,它對皇朝無數儒將有著不可估量的參考價值,這樣的著述,雖無太多的亮點,但是方方面面綜合考慮下來,中肯的講,還是有資格獲得第三名的!”
文帝點點頭,然後又搖搖頭道:“呂卿才學自然不低,這三十六計朕也是越琢磨越有味道,這就是三十六計之魅力所在,可是最近呂卿風頭似乎太過,已經有人對其耍手段和心眼了,這可不是好事,所以朕的意思是要把他壓一壓,讓局勢緩和一下!”
一名大宗師揖禮道:“還是聖上想得周到,那就依聖上之意吧,也算是我等愛惜俊才之舉!”
文帝笑道:“正該如此,不過朕看三十六計真是不錯,這樣吧,吩咐印書局,讓他們趕緊將三十六計印刷出來,給邊將們每人送一本,這花費就算是從朕的內斂出!”
“聖上聖明!”
愛惜俊才,所以打壓一下,緩解呂楊之壓力!這等作為,實在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當然了,沒有人知道評判的宗師們是如何考量的,但是不管怎麼樣,大宗師的評判接過都是最具權威的,無人敢於挑戰。
殿比結束,當場就宣佈了名次,呂楊不禁目瞪口呆,然後大搖其頭,苦笑不已,心想這一回真是失策了,也是自己已經江郎才盡,對於統兵禦敵的兵法,呂楊研究其實並不多,自己的最高水平就這樣了,既然三十六計都無法入得前三,那還真就沒轍了。
呂楊沒有獲得名次,春秋閣外的黃宗羲、黃宗嗣都明顯鬆了口氣,兩人相顧一眼,心照不宣地笑了起來。
一旁的黃天華皺眉道:“父親,四叔,你們有什麼可高興的,我看純陽賢弟的三十六計其實還是不錯的,至少搏個第三名不是問題!”
黃宗羲搖搖頭,笑道:“賢侄,咱們不必爭那一點得失,三十六計是實用之書,確實能夠成為儒將的參考,不過聖上和宗師們這麼評判,自然有他們的考量,這個外人不容置喙。”
黃天華嘆了口氣:“只差一線,可惜了!”
黃宗嗣拍拍兒子的肩膀,笑道:“樹大招風,這樣也好,我聽說純陽賢侄的其他的藝業均不凡,特別是書藝,呵呵,下一場書藝殿比才是重點!”
“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