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李弼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馬、河內郡開國公獨孤信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寇、南陽郡開國公趙貴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開國公於謹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少傅、彭城郡開國公侯莫陳崇右與太祖為八柱國。(後並改封,此並太祖時爵。)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少保、廣平王元贊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淮安王元育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齊王元廓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秦七州諸軍事、秦州刺史、章武郡開國公宇文導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平原郡開國公侯莫陳順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雍七州諸軍事、雍州刺史、高陽郡開國公達奚武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陽平公李遠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范陽郡開國公豆盧寧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化政郡開國公宇文貴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荊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博陵郡開國公賀蘭祥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陳留郡開國公楊忠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岐州諸軍事、岐州刺史、武威郡開國公王雄右十二大將軍,又各統開府二人。每一開府領一軍兵,是為二十四軍。自大統十六年以前,十二大將軍外,念賢及王思政亦作大將軍。然賢作牧隴右,思政出鎮河南,並不在領兵之限。此後功臣,位至柱國及大將軍者眾矣,鹹是散秩,無所統御。六柱國、十二大將軍之後,有以位次嗣掌其事者,而德望素在諸公之下,不得預於此列。
卷十七 列傳第九
◎梁御 若干惠 怡峰 劉亮 王德
梁御,字善通,其先安定人也。後因官北邊,遂家於武川,改姓為紇豆陵氏。
高祖俟力提,從魏太祖征討,位至揚武將軍、定陽侯。
御少好學,進趨詳雅。及長,更好弓馬。爾朱天光西討,知御有志略,引為左右,授宣威將軍、都將。共平關右,除鎮西將軍、東益州刺史、第一領民酋長,封白水縣伯,邑三百戶。轉徵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後從賀拔嶽鎮長安。及嶽被害,御與諸將同謀翊戴太祖。從徵侯莫陳悅,遷武衛將軍。太祖既平秦隴,方欲引兵東下,雍州刺史賈顯度持兩端,通使於齊神武。太祖微知其意,以御為大都督、雍州刺史,領前軍先行。既與顯度相見,固說顯度曰:“魏室陵遲,天下鼎沸。高歡志在凶逆,梟夷非遠。宇文夏州英姿不世,算略無方,方欲扶危定傾,匡復京洛。公不於此時建立功效,乃懷猶豫,恐禍不旋踵矣。”顯度即出迎太祖,御遂入鎮雍州。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大統元年,轉右衛將軍,進爵信都縣公,邑一千戶。尋授尚書右僕射。從太祖復弘農,破沙苑,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公,增邑一千五百戶。
出為東雍州刺史。為政舉大綱而已,民庶稱焉。四年,薨於州。臨終唯以國步未康為恨,言不及家。贈太尉、尚書令、雍州刺史,諡曰武昭。
子睿襲爵。天和中,拜開府儀同三司。以御佐命有功,進蔣國公。大象末,除益州總管,加授柱國。睿將之任,而王謙舉兵,拒不受代。仍詔睿為行軍元帥,討謙,破之。進位上柱國。
若干惠,字惠保,代郡武川人也。其先與魏氏俱起,以國為姓。父樹利周,從魏廣陽王淵徵葛榮,戰沒,贈冀州刺史。
惠年弱冠,從爾朱榮征伐,定河北,破元顥,以功拜中堅將軍。復以別將從賀拔嶽西征,解岐州圍,擒万俟醜奴,平水洛,定隴右,每力戰有功。封北平縣男,邑二百戶。累遷鎮遠將軍、都督、直寢、徵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及嶽為侯莫陳悅所害,惠與寇洛、趙貴等同謀翊戴太祖。仍從平悅,拜直閣將軍。
魏孝武西遷,除右衛將軍、大都督,進爵魏昌縣伯,邑五百戶。出為北華州刺史,加使持節、驃騎將軍。大統初,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增邑五百戶。從擒竇泰,復弘農,破沙苑,惠每先登陷陣。加侍中、開府,進爵長樂郡公,增邑通前二千二百戶。四年,魏文帝東巡洛陽,與齊神武戰於河橋,惠力戰破之,大收降卒。七年,遷中領軍。及高仲密舉北豫州來附,太祖帥師迎之。軍至洛陽,齊神武於邙山將以邀我,太祖乃徙輜重於瀍曲,夜勒兵襲之。及戰,惠為右軍,與中軍大破之,逐北數里,虜其步卒。齊神武兵乃萃於左軍,軍將趙貴等與戰不利,諸軍因之並退。時會日暮,齊神武兵屢來攻惠,惠擊之,皆披靡。至夜中,齊神武騎復來追惠,惠徐乃下馬,顧命廚人營食。食訖,謂左右曰:“長安死,此中死,異乎?”乃建旗鳴角,收諸敗軍而還。齊神武追騎憚惠,疑有伏兵,不敢逼。至弘農,見太祖,陳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