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7部分

�實垡桓齟朧植患埃��被掛�焓疲�碧煲�寐�牆災��粕俑�⒖探餼鑫侍狻�

利慾薰心,五名商人初時還有些膽怯,被韓稠一番鼓勵與勸說,膽子全都大起來,決定公開向皇帝要債。

他們相信韓稠,畢竟韓稠也有一大筆錢陷在“皇債”裡,不至於欺騙他們。

五人滿意地告辭,鬥志昂揚,接下來他們要遊說相熟的其他商人,用低價收買欠條的方式將其他商人排擠出去。

韓稠一個人在客廳裡喝茶,突然冷哼一聲。

一名僕人悄悄進來,卻沒有做僕人該做的事情,而是走到大人面前,問道:“他們可靠吧?”

“可靠?商人都不可靠,但是為了錢,他們比誰都可靠,你放心就是。我這裡很安全,但你也不要亂走。還有,你的人什麼時候到?”

僕人露出微笑,“大人莫急,他們或許已經到了,跟我一樣,躲得好好的。”

韓稠冷冷地盯著對方,“說得好聽,你們失敗不至一次了,這還什麼都沒做呢,就有一個人落網。”

“可我們也成功了不至一次,至於被抓之人,小魚而已,無礙大局。”

韓稠笑了一聲,“富貴險中求,這回我可是冒了最大的風險。雲雄,你的真名叫什麼?”

“雲雄”笑而不答。

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

桓帝在位時間不長,事蹟也不多,帝紀編纂應該比武帝朝容易得多,負責此事的翰林院卻遲遲沒有展開,理由是武帝的材料浩如煙海,牽扯了幾乎全部人力,只能等一段時間才能開始新工作。

東海王明白其中的真實原因,對皇帝說:“陛下登基之後,一直沒有表露對先帝的確切態度,翰林院拿不準思路,所以想盡辦法拖延,估計沒有十年八年,武帝紀是沒法定稿了。”

翰林院也不敢什麼都不做,他們收集到許多有用的材料,派一位老學士慢慢整理,東海王與太監花了整整兩天時間,抄了一份完整的三品以上官員任免表,從武帝末年到桓帝末年,非常清晰。

前後變化並不大,與韓孺子不同,桓帝是武帝選中的最後一位太子,登基之後必須秉承父志,輕易不能更改武帝的命令。

但桓帝還是按自己的心意任命、提拔了幾位官員,他們之前大都在東宮任職,輔佐太子多年,功不可沒,並且深得信任。

東海王向皇帝指出這幾人,“這也是慣例了,太子少傅有機會當宰相,太子冼馬至少是六部尚書之一……東宮官屬基本上就是一個冗餘機構,頭幾年還好,一旦時間久了,老皇帝又已衰老,這幫人免不了會變得張狂一些,自以為很快就能平步青雲,結果卻惹來眾怒。唉,多少太子最後毀在周圍的官員身上啊。”

韓孺子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卓如鶴原來是東宮官員。”

東海王也看到了,“卓如鶴是駙馬,想必深得武帝信任,派去教導先帝的。瞧,先帝也挺重視他,登基第一個月就讓他去戶部當侍郎,第二年調去工部當侍郎,才半年就當了上尚書,咦,他一直是工部尚書,什麼時候變成弘農郡守了?不僅外派,還貶職了。”

韓孺子說:“是朕將他外派出去的。”

東海王一愣,隨後明白過來,是慈順太后將卓如鶴等東宮舊臣逐出京城,那時皇帝還是傀儡,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過什麼。

“她原來用這一招討好武帝時的大臣。”東海王平淡地說,越是在皇帝面前,他越要掩藏復仇之心,補充一句,“大概也是有點害怕先帝身邊的人。”

早有傳言說桓帝之死與慈順太后有關,卓如鶴這批東宮出身的官員,當然不受太后喜歡。

卓如鶴就是桓帝選中的未來宰相?韓孺子有點意外,還有一點小小的失望,他對卓如鶴印象很好,也願意重用此人,卻看不出他有宰相之才。

韓孺子收起表單,問道:“如果你當皇帝,會選誰當宰相?”

東海王臉色一變,“陛下,我可……”

韓孺子笑道:“別緊張,朕問的是從前,不是現在。”

東海王臉色稍緩,笑得還是有些僵硬,“當時只想著當皇帝以後的威風凜凜,沒想過太具體的問題——應該是羅煥章吧,他是我的老師,愛管人,也擅長管人,當時崔府裡的人都挺怕他,連舅舅崔宏也對他客氣三分。”

“他不是不想當官嗎?”

“嘿,羅煥章是讀書人,卻有勳貴世家的傲氣,他是不願當小官。母親對我說過,像羅師這種人,起步就得是三品官,三五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