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見鎮北將軍。”柴悅轉身向勳貴營跑去,順手拔出腰刀,不是為了自保,而是要死在蕭幣等人面前,以保住母親和弟弟的性命。
晁化二話不說,猛地一衝,將柴悅撞倒在地,幾名士兵上來,奪下腰刀,拖著他向將軍府快步疾行。
晁化沒有跟隨,做出幾個手勢,部曲士兵手持刀槍走進無人把守的勳貴營。
柴悅被帶進將軍府大堂,裡面點著一盞油燈,兩邊站滿了將官與軍吏,東海王、崔騰都在其中,鎮北將軍坐在主位上,對柴悅說:“大楚,還是柴家,你得做出選擇了。”
柴悅跪在地上,一身冷汗,“我的生母,還有弟弟,都在柴府……”
韓孺子向前傾身,“你死了,他們還是朝不保夕,你活著,還有建功封侯、救他們脫離苦海的希望。柴悅,天下即將大亂,保國還是保家,你得馬上做出決定。”
“大亂?”柴悅沒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韓孺子手裡一直握著一封公函,將“柴家人”一網打盡是他的原定計劃,這封公函則是意外到來。
“關內眾多郡縣發生暴亂,大將軍命令碎鐵城立刻出軍剿滅匈奴人,然後進關平亂。”
望氣者林坤山預言過的“秋後暴亂”真的發生了。
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
關東各地發生暴亂已有一段時間,只是訊息剛剛傳到碎鐵城。
暴亂髮生得非常“不巧”,或者說“太巧”了,大楚的精銳軍隊多在戍邊,關內兵力空虛,郡縣只能勉強控制住本地暴亂,朝廷因此緊急調動邊疆軍隊分赴各地平亂。
楚軍已為碎鐵城伏擊之計做出諸多準備,大將軍韓星因此命令神雄關外的軍隊儘快出擊,先解決匈奴人的威脅。
柴悅一陣恍惚,剛剛還在懸念母親和弟弟的生死,突然間卻要考慮大楚的危機,他只能勸說自己,衡陽主雖然冷酷無情,未必就敢對無辜的家人下手。
“三萬北軍什麼時候到?”柴悅問,只憑碎鐵城幾千士兵不是匈奴人的對手,必須有大軍支援。
“已在路上,午時之前就到。”
柴悅還是有些慌亂,穩了穩心神,“可咱們還不知道匈奴人主力在哪,甚至不知道他們是否聚在了一起。”
韓孺子正為此事擔心,“事情都趕在了一起:朝廷希望儘快出擊,金純保又帶來了匈奴人分裂的訊息,大將軍或許覺得這是一個可趁之機。”
柴悅看了一眼兩邊的將官,覺得自己不宜說得太多,可有件事他必須問個清楚,“將軍,勳貴營……”
“不急,匈奴人才是眼前要務。”
柴悅稍鬆口氣,“柴家人”暫時無憂,雖然那些人逼他自裁謝罪,他卻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被殺。
三萬北軍來得比預料更早,天亮不久,先鋒部隊已到,沒有進城,直接過河,前往對岸選地紮營,只派數名軍吏與城中接洽。
此後一隻只軍隊陸續到來,全都繞過碎鐵城,去往河對岸。
離午時還差一個時辰,北軍右將軍馮世禮到了,同樣沒有進城,在城外設定了臨時軍帳,請鎮北將軍出城會面。
這個要求有點不同尋常,馮世禮的職位比韓孺子要高一級,節制神雄關至碎鐵城的全部軍隊,本應進城置府,他卻寧願留在城外。
韓孺子不能不服從命令,安排好城中事宜,只帶柴悅和幾名侍衛出城。
上千名士兵組成數層人牆,數不盡的旗幟在風中飄揚,留出的道路很窄,兩邊的槍戟幾乎觸手可及。
韓孺子等人下馬,侍衛被攔住,只有他與柴悅獲准進帳。
馮世禮四十多歲,年紀不算太大,面板白淨,容貌儒雅,若不是身上穿著盔甲,他會更像是文臣。
帳篷裡還有十名持戟衛士保護右將軍,馮世禮正坐在書案後面檢視卷宗。
柴悅身份低,上前磕頭行禮,韓孺子只需點頭。
馮世禮沒有回應,將一份卷宗看完才抬起頭,像是剛看到兩人,笑道:“鎮北將軍已經到了,請坐。”
有衛士搬來一張凳子,韓孺子能坐,柴悅站在他身邊。
馮世禮看著鎮北將軍,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鎮北將軍見到匈奴人了?”
“是,我在公文裡說得很清楚。”
馮世禮輕拍桌上的卷宗,“我看到了,有點小麻煩,不要緊,很容易解決。先說重要的事情吧。”
韓孺子覺得對方是有意提起“小麻煩”但又不說明,他也不追問,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