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著心靈深處的鬥爭。

虹橋書吧。

第15節:嫉妒與羨慕:滋養心靈的毒藥(2)

嫉妒

既然古典悲劇和神話都認為諸神有嫉妒之心,我們就可以認定,嫉妒在天道和神意的執行中必然有其作用。嫉妒並不僅僅是情感不穩定或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如果連諸神都會嫉妒,那我們的嫉妒就是一種原型體驗,不能完全用人際關係、性格和家庭背景加以解釋。嫉妒讓我們產生的緊張感,並不僅僅是個人處境的影響,而是更高層面上的衝突。

嫉妒的目的是什麼?希波呂託斯的故事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線索。故事中的凡人男子,習慣性地、有意識地漠視一位女神,而她的神職關係到人類生命中一個極重要的層面……愛、性、美和肉體。她可以容忍人們信仰阿耳忒彌斯式的貞潔,以及情感上的自給自足;但她也告訴人們,渴望別人的愛,同樣是正當的、重要的慾望。阿弗洛狄忒之所以嫉恨交加,最終將年輕的希波呂託斯置於死地,是因為他漠視了她存在的必要性。他全心全意追求道德上的貞潔,排斥異性,拒絕心靈對多神境界的要求,這樣就對她構成了冒瀆。

從神話的角度來看,我們心中的痛苦、偏執、猜疑和妒火,都是某一位神祇遭到漠視的表現。或許我們就像希波呂託斯,全心全意奉行自己認為絕對正確的原則,結果在不知不覺中忽視了心靈其他方面的需求。希波呂託斯之所以排斥和憎恨異性,是因為他不肯敞開心胸,接納另一個世界……一個與他所喜愛和欣賞的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最終,他那孤傲的一神主義害死了他。他太貞潔,太單純,以至於意識不到心靈的種種不同需求之間的矛盾。

嫉妒心蠢蠢欲動時,即使個性複雜、心思細膩的人,也會流露出清高、道德至上的一面。嫉妒心要我們滿足心靈新的需求,而為了抵擋這種需求,我們就拿道德主義做盾牌。然而,我們必須清楚,嫉妒是兩種同樣合理的心靈需求彼此衝突的表現……在希波呂託斯身上,這兩種需求分別是對阿耳忒彌斯和阿弗洛狄忒的信仰,對貞潔的追求與對親密關係的渴望。要克服嫉妒心,最好的辦法是敞開心胸,讓這兩位神祇得以共存,讓她們自己找到彼此妥協的方法。這就是心靈多神論的宗旨,也是關懷心靈的基本方法之一。

※虹※橋※書※吧※。

第16節:嫉妒與羨慕:滋養心靈的毒藥(3)

希波呂託斯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脫韁之馬〃。他的駿馬……精神力量的代表,脫離了韁繩和藩籬的控制。它們很美麗,但也很危險。有時,我們會在某些人身上看見這種希波呂託斯式的駿馬精神,他們狂熱地投身於某種信仰或事業之中,其動機和獻身的物件十分崇高,而他們的投入程度也堪稱楷模。然而,這種單一的追求,有時也流露出陰暗的一面……無視不同價值觀,甚至帶有虐待狂的傾向。

然而,嫉妒心同樣可以讓我們受益,成為滋養心靈的〃毒藥〃。希波呂託斯的故事,正是心靈得到治療的過程。自我封閉、冥頑不化的希波呂託斯,被踐踏得支離破碎,原本潛藏在心中的精神失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煙消雲散。結局似乎充滿悲劇意味,然而,悲劇正是心靈自我調整的形式之一,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悲劇性的經歷或許是痛苦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具有毀滅性的,然而,它也能建立新的秩序。克服嫉妒的唯一方法就是去體驗它。嫉妒之所以會讓人痛苦,部分原因在於,它讓我們的心靈進入了未曾探索過的領域,迫使我們在前所未知、充滿挑戰的種種可能性面前,放棄舊有的、熟悉的信念。

我曾遇到一位年輕人,他在各方面都很像希波呂託斯(他騎的不是馬,而是腳踏車)。他在一家快餐店工作,愛上了一位女同事。他為她神魂顛倒,但總覺得她對他並不滿意。每次談起她,一開始他總是充滿柔情,但說不上幾句,就開始抱怨她的冷漠和自私。(嫉妒心重的人往往自以為通情達理,與自私絕對無緣,所以才會覺得別人自私。)有一天他告訴我,他情緒失控,朝女友大發雷霆,差點動手揍她。

自認清高的人有時會情緒失控,甚至訴諸暴力,原因是這種人意識不到自己內心中潛藏的暴力傾向。他的心裡充滿了嫉妒和妄想,但我又決不能為此而指責他的心靈。他似乎也無法接受自己心裡的想法和感覺。〃我怎麼會做出這種事?我怎麼會有這種感覺?〃他翻來覆去地說。

其實,他自責只是為了表明自己是無辜的。他堅持認為自己並沒有什麼嫉妒心,但他的行為卻變得越來越有威脅性。我們往往會把如此嚴重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