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告終。所以,臣推測他以後也不會動手了。若我是他,不防接受聖上的提議,令那四萬多荊州兵回荊州去,以安聖上和諸位大臣之心,先過了眼前這一關再說。又或者,他弄出些別的事情來,轉移聖上和諸位大臣的注意……”
皇帝“嗯”一聲,最後看向謝莊:“謝尚書,你還有什麼好計麼?”
謝莊道:“臣贊同庾侍中的話,還是將此事揭過,讓桓翌的荊州兵回到荊州去,一來可以減少朝廷的負擔,那五萬荊州兵一年可要吃不少糧食,讓他們回去,就該荊州地面上產出的糧食供給這些兵吃。二來,北邊有強敵環伺,咱們不宜內亂,還是保持安定,令百姓安居樂業,多多充實府庫,多多練兵,以期以後若戰必勝為好。其三,桓翌的荊州兵只要能回去,建康城少了隱憂,桓翌在朝廷任錄尚書事,就如同猛虎去了爪牙,無法傷人了。若臣猜得不錯,桓翌的荊州兵要是回荊州了,大概他也很快會辭去錄尚書事,帶著家人去荊州。這樣一來,的確有放虎歸山之嫌,可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聖上要是這就治桓翌的罪,時機不對,必定此患除了,彼患就起,所謂的按下葫蘆浮起瓢,就是如此。”
這大概也算是主弱臣強的悲哀吧,皇帝無法高度集權,需要領兵的高門士族之家替他守土衛疆。要是換在其後的唐宋,像是桓翌手下的兵士的這種作為,早該把桓翌給抓起來論罪誅殺,並且還會抄家滅族。但是,這會兒的皇帝只能忍了,先過一關再說。而謝安願意放過桓翌一馬,也是因為豫州那邊,謝節需要繼續積攢力量,這都需要時間,所以,就算他心裡恨毒了桓翌,恨透了桓家,這會兒也只能以大局為重。
不過,他暗下決心,桓翌千萬以後不要犯到他手裡,否則,他定會取他的命,甚至斬草除根,滅盡桓家子孫。
——
此時建康城外的桓翌荊州兵營的營帳中,桓翌已經從他手下派去建康城邊打探訊息的斥候嘴中得知,今日去衝擊謝府的那兩千多荊州兵全部被殺死在緇衣巷,緇衣巷血流成河。
不過他手下的斥候沒探聽到的是,這一次衝擊謝府的那個領頭的校尉李特已經被蕭弘等人抓住,從他身上搜出來了那些所謂的“證據”,另外他還交代了是受了大公子桓朗的指使來謝府鬧騰的,而且他手裡拿的那些證據也是桓朗交給他的。蕭弘等人得了這個口供就往上呈報給皇帝看,這一下對於桓家不利的證據就又多了一條。
桓翌這會兒得到自己那兩千多的荊州子弟兵真得全部被斬殺的確定的訊息,真是又氣又痛。
在營帳裡砸了不少東西,發了好一通火後,他讓人把陳廣叫了來,問他可有什麼計策幫他度過這一回的難關。
陳廣深深嘆息說:“這一次大公子貿然行動,出的昏招將大將軍一早的謀劃全部被破壞了。這會兒建康城門緊閉,我猜想大將軍要是不讓這建康城外剩下的四萬八千多的荊州子弟兵退回荊州去,皇帝是絕對不會同意讓您再進京城的。所以,您只能上奏章自陳己錯,說自己沒有好好管束手下,再推幾個人出去頂罪,然後對皇帝說這就要過年了,這些荊州子弟兵思念家鄉和妻兒,他們要回去與家人團聚,所以,您讓他們這就回荊州去……”
不等陳廣的話說完,桓翌大手一揮,大聲反對:“不行!我這些兵馬好不容易帶到建康來,若是就這麼退了,我還能在這建康城裡有立足之地嗎?他們還當我是大將軍嗎?”
陳廣委婉道:“大將軍,這些建康城裡的君臣當不當你是大將軍無所謂,只要能保全實力,再接出來建康城內您的妻兒還有族人,一回荊州,天下人都還拿您當大將軍。況且,要是不讓這建康城外的兵馬回荊州,皇帝也不開城門,這些兵士吃的兵糧又能堅持多久?而且您不退一步,難不成就這麼僵持下去嗎?越往後拖越對您不利。”
“可我好不甘心,就這麼讓我帶來的兵馬回荊州去,這不是又回到了以前嗎?還自取其辱。”桓翌憤然道。
陳廣想說,還不是你那寶貝兒子給你弄砸了,你能怪誰。當初綢繆好的事情,本來進行得很順利,建康城裡已經有大半計程車族投靠了桓家,剩下的也就是謝家,王家,庾家這三家主要的對手幫助皇帝。
頂多熬一熬,過了年,就上奏章北伐。
按照大將軍的手下的荊州兵的戰力,隨便就能打下秦國幾座城池。到時候,直接向朝廷要求加賜九錫。
本身桓翌已經是臨賀郡公,大將軍兼錄尚書事,要是北伐獲勝,這樣的戰功唯有加賜九錫才算是封賞,皇帝不給也不行。而按照歷史慣例,凡是加賜九錫的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