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是最費錢的,尤其還是這種動員十幾萬大軍的大戰,還是遠出國門的戰爭。
前方流水般的耗費錢糧,而偏偏今年夏收,關隴、山南等地因旱災導致歉收,許多地方甚至直接絕收。
許多州縣都請求調拔糧食救災。
太府寺左藏裡的錢,還有司農寺太倉裡的糧食,那是越來越少了。
“朕打算發行一百萬貫債券,募集錢帛然後買糧用於遼東做戰和賑濟災民。”
一百萬貫,皇帝的胃口挺大。
現在長安米價都達到鬥米五十文了,價格比較驚人,算是自貞觀四年來,長安米價的新高。
一貫錢現在只能買兩石米,一百萬貫,可以買二百萬石米。不過募集來的錢還得用於給軍隊發賞賜辦武器衣裝等,不可能全用來買米。
買了米,也還得有運輸的耗費。
但有個比較實際的問題,一百萬貫可不是小數目,向誰募集呢?
李治早想好了這個問題,他想的比較簡單,攤派啊。貴族官員按品級認購,而商人們也要按照財力購買,甚至各州各縣也要按人口富庶分攤下去。
“大唐天下三百餘州,分攤一百萬貫總不是問題。”
李逍撇撇嘴,皇帝果然就是這套思維,這簡直就是強盜思維啊,根本就不是市場經濟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