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嘯辰選擇在這個時候辭去裝備公司總經理的職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盯上了歐洲陷入債務危機的機會,準備趁火打劫,最大程度地獲得歐洲在過去幾百年時間裡沉澱下來的工業底蘊。
早在十幾年前,馮嘯辰就已經在著手準備這件事。他用辰宇公司的資金,在一些離岸註冊中心註冊了一批投資公司,又以這些公司的身份,在歐洲控制了一些小型企業。這些小型企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逐漸模糊了原有的身份,讓人看起來就像是歐洲本地土生土長的企業。有了這些企業,馮嘯辰如果想在歐洲收購一些敏感業務,就有了代理人,可以進行各種神秘莫測的操作。
在那之後,馮嘯辰就一直在等著歐債危機的來臨。他知道,當歐債危機席捲整個歐洲的時候,歐洲各國為了穩定財政,將會大量甩賣各類資產,包括許多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工業企業。屆時,作為全球資金最充裕且市場最廣闊的國家,中國將毫無疑問會成為歐洲企業最主要的收購者。
技術是非常講究積累和傳承的。中國從西方引進了大量先進技術,在此基礎上也形成了大量自主創新的技術。但是,中國畢竟比西方少近200年的工業歷史,在技術傳承方面有著諸多短板。收購歐洲企業,無疑是補上這些短板的最好手段。一旦這些有百年傳統的歐洲企業落入中國人之手,中國人就可以派出工人和技術人員到這些企業去與歐洲同行共同工作,接受他們的言傳身教。中國企業也可以因此而獲得這些歐洲企業具有的生產專利以及內部生產管理經驗,後者甚至比前者更有價值。
此外,歐洲企業還擁有市場、品牌、商譽等軟資產,這對於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知名度的中國企業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至於這些企業在被收購之前都已經陷入了經營困境,存在著嚴重虧損,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是無所謂的。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而歐洲企業的技術水平足夠先進,依靠中國市場供血,這些企業能夠迅速起死回生,為收購者賺回所有的投資。這一點,是其他國家的企業所無法匹敵的。同樣一家歐洲企業,如果被美、日或者歐洲同行收購,情況並不會得到改善,但如果被中國企業收購,那麼馬上就會面目一新。
裝備工業公司當然也能夠到歐洲去執行收購企業的任務,國有大型裝備企業收購歐洲企業的案例也已經有很多。但馮嘯辰知道,隨著中國對歐洲的併購投資不斷增加,西方一些勢力將會開始鼓譟,最終導致歐盟出臺各種限制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以自由市場經濟原則為藉口,對中國政府以及中國國有企業的併購行為設定障礙,如果是一家中國的民營企業進行同類收購,障礙就會少得多了。當然,西方國家進一步的限制手段,就是打著軍事安全的旗號,禁止中國獲得所謂“敏感技術”,這種限制是不分國有和民營的,只要是中國企業,就在西方限制的範圍之內。
明白了這一點,馮嘯辰便決定要暫時離開裝備公司,以純民間的身份去操作此事。這倒不是說整個中國只有馮嘯辰一個人懂得企業併購,而是他自忖擁有兩世記憶,對一些事情能夠比其他人看得更遠,手段也更豐富。這樣的事情,他如果不親自操刀,未來是要後悔的。
裝備公司總經理這個職務,現在對於馮嘯辰來說已經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了。國家的裝備研發工作已經非常規範,各家裝備製造企業都形成了強大的研發能力,而且由於在研發中嚐到了甜頭,也都具有了自主研發的積極性,不再需要馮嘯辰如救火隊員一樣東奔西走去推進研發工作了。裝備公司的年輕一代已經成長起來,有幾位年輕中層幹部也到了晉升的時候,馮嘯辰辭去職務,其實也是給年輕人讓出了道路,能夠幫助他們迅速成才。
馮嘯辰把自己的想法分別向孟凡澤、羅翔飛以及發改委的領導做了彙報,老領導和新領導對於他的想法一開始都覺得是匪夷所思,斥責他瞎胡鬧。待到馮嘯辰把各種利害關係分析完畢,大家都默然了,最終同意了他的想法。不過,領導們也發了話,說等到此事結束,他還得再回到體制內來,屆時會給他“壓更重的擔子”,他可別想躲什麼清靜。
馮嘯辰執意要辭職來做投資事宜,還有一個不足為外人道的原因,就是規避瓜田李下的嫌疑。他在歐洲佈下的那些棋子,背後的金主正是辰宇公司,而辰宇公司又是馮嘯辰家族的企業。企業併購動輒就是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元的資金流動,如果有心人要從中找出一些什麼破綻來向他潑髒水,他是會比較被動的。如果為了避嫌,他就把一切事情都做得中規中矩,那麼又難免會錯失一些良機。
而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