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3部分

給捏合到了一起,然後自己整了一個教出來。一開始是為的對抗西方的天主教,這個教就到今天都有。因為現在的韓國,天主教的勢力可是非常的強大。不可小視。

以宗教為依託,那這個起義……好像跟太平天國有些相似呀?

確實很像,所以呢,咱們就把這個起義叫農民起義。要不怎麼說,某黨就喜歡把造反傳遞給咱們民眾呢,農民起義那都是正義的。

這次的起義還真的比較正義,朝鮮當時的王啊,太**了,關鍵還有外戚作亂。那朝鮮有事情,一定要找‘爹’呀。

必須找清朝啊,因為這是朝鮮的宗主國,肯定得找啊。不過,在幾年前的時候,滿清這邊又糊塗,被小日本又給折騰了一回,就是小日本本來攻擊朝鮮,可是被滿清給打敗了,但小日本聰明,在談判桌上撈了實惠,就是現在大銀幕上字幕的這一段。

“根據《中日天jin條約》,朝鮮叛亂中日雙方要協同行動。”

出兵那是肯定了,雙方出兵,那這裡面小日本就開始找事兒了,反正就是要挑起戰端,那麼,打還是不打呢?

“打!”“打!”

“必須打!”

滿清朝廷上下呀,那一片喊打之聲,那一個個的恨不得親自上戰場,跟日本人決戰,就好像跟日本人有殺父奪妻只恨一般!

“……”光緒那是個什麼狀態呢?

他這心裡可是有點兒小興奮哦,可算是可以自己乾點兒大事了。

這個時候的於少群,那臉上帶著一股非常自信的微笑,而且還不張揚,不顯露,他現在演的是帝王嘛,要穩重。

別小看這段戲,就這段戲,抓這個表情都用了能有十來條,不容易哦。

“皇上!不可妄動刀兵啊!”

誰不想打呢?

當然是李鴻章了,這個我們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是最瞭解當時北洋水師跟日本的海軍,現在已經有差距了。

這時有畫外音出來了。

“自1891年起,北洋水師就沒有得到過一兩銀子的軍費,而日本已經購得了吉野號,該艦4000噸的排水量雖然不大,但速度是亞洲最快,可以說是此時亞洲最先進的戰艦……日本海軍另有24艘魚雷艦,總噸位已經達到了72000噸,遠超北洋水師……”

沒錯,其實那個‘世界第六,亞洲第一’,那是1891年以前的事兒,到了1892年亞洲第一就不復存在了,可是這一點,誰也沒提過,至少在影視劇裡那是沒有的!

這也是為什麼,吳祥要在一開始以1891年這個時間點來作為整部電影的切入點,因為這一年,中日的海軍實力已經發生了逆轉,至少是北洋水師跟日本的聯合艦隊實力上逆轉了,這可不光是因為當時的日本,有那些個奇葩事件。

沒人這麼拍過,或者說,沒有人以這樣的視角去拍!

“……”觀眾們現在基本山都處於一個目不轉睛的狀態,因為這個電影所展現的甲午,跟他們以前所知道的,好像完全的不一樣。

“哼!”聽李鴻章如此說法,那光緒能高興?他正準備做一個大清的中興之主呢,這麼好的一個機會,豈能放過?

可是這麼大的一個事情,想直接就透過也不容易。而且李鴻章那可是太后老佛爺的紅人兒。

於是,那光緒得找幾個近臣,清流。聽聽他們的看法。

“打呀!為什麼不打?我大清養海軍三十多年,洋務運動三十多年,這麼長的時間,難道連個撮爾小國都不敢打?”

光緒的老師,那翁同龢就是這麼說的,而且他還多說了兩句。

“那李鴻章就是個亂臣賊子,他為什麼不想打?北洋水師就是他的寶貝。打壞了,他還如何在朝廷裡立足?”

你看這話,挑撥之意多麼明顯啊?

可此時光緒的表情。那也真叫一個義憤填膺!

感覺有點兒像箇中二病的患者,真的很像,或者說,吳祥這個傢伙就是照著中二病拍的。

那還有沒有別人支援光緒呢?

“皇上。我們必須要打呀。朝鮮。可是不能丟的,那裡是我們大清跟海外的一個緩衝之地,如果朝鮮丟了,那我大清龍興之地,如何自處?”

說這個話的是個當官的,但字幕給的是這個人叫‘志銳’。

這個人吧,得稍微多熟悉一點兒歷史的人才能知道,這個人挺重要的。因為他是珍妃的哥哥!

哎對,珍妃呀。就是後來傳說中被老佛爺給推井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