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不光給了兵器糧食,甚至還讓當初滅突厥後建立起來的五萬突厥騎兵中的一萬人返回漠南草原,為增強突厥戰力。
面對這樣的情形,夷男等人雖然心頭憤恨,卻也無可奈何。
終於,貞觀十五年三月,李世民發出了封禪泰山的詔書。
而當夷男知道這詔書情況時,已經是七月初了。一聽到這個訊息,夷男就知道機會來了。
李世民東遊封禪,定會抽調關中精銳沿路隨行,保駕護航。彼時關中空虛,太原幽州一線兵力僅供防守,無力進攻。若是這時候南下大漠,直達漠南,掠其人口牲畜,追殺突厥,待李世民反應過來,說不定已經大勝而歸了。
早在幾年前,夷男便一直擴軍備戰,做著隨時發動戰爭的準備,雖然連他也不知戰爭的物件是誰。到貞觀十五年的時候,薛延陀已經擁有控弦之士十萬,再加上回紇、同羅、僕骨等諸部落計程車兵,恐怕能召集起二十萬大軍來。
另外,薛延陀在漠北和諸部落長期的征戰中,發明了一種特殊的戰法,薛延陀人仗此橫行漠北,竟無敵手。原來在實戰之中,薛延陀人發現步弓的射程遠高於馬弓,即使是同一張弓,在地上的射程也要超出在馬背上的射程。據此,薛延陀人打仗之時,十人為一隊,逢敵則下馬迎之,以弓箭射殺。十人之中,必須留一人在原地照看馬匹,若是馬匹跑了,這照看馬匹之人以死罪論處。若是弓箭擊潰了敵人,則上馬追殺之,若沒有擊潰敵人,則上馬逃竄。
就是這種戰法,薛延陀竟以此橫行漠北,再無敵手。
正是這二十萬大軍和這獨特的戰法,給了夷男足夠的勇氣和信心打上一場大戰,哪怕是和大唐打。
“傳我的命令,讓諸位大臣到我的部落裡來。還有將各個部落在牙帳的代表皆叫過來!”夷男深吸了一口氣,他需要屬下眾人和那些酋長們為他增添勇氣。
那些站在營帳外的衛士聽了夷男的話語,立刻四散開去,通知那些大臣和使臣去了。
沒過多久,一個個身影便進入到了大帳之中。
等到人到齊了,夷男目光掃過各位大臣和使臣,口中沉聲道:“各位,今日找你們過來,卻是為了一件大事!想必諸位已經知道了吧,大唐皇帝即將領著他手下的文武大臣和四方使節,前往泰山封禪。到時候,定然會帶走大量的關中精銳。這時候我等出兵南下,一舉蕩平漠南,掠其人口牲畜,甚至立足漠南。到時候,就是唐軍再想要回攻過來,也為時晚矣!”說著,雙目慢慢眯起,凝視著大帳內的每一個人,“諸位以為如何啊?”
聽了這話,在場之人盡皆悚然一驚,不可思議的看著夷男。貞觀四年的時候,他們和唐軍碰撞過,深深的體會到了唐軍的強大,就連當年稱雄漠南漠北的東突厥都亡於彼手,羽翼只能說是漸豐,而不是已滿的薛延陀,又如何擋得住唐軍,如何能與唐軍一戰?
見到眾人的表情,夷男心頭知曉他們定是害怕大唐,這才不敢不言相和。當下說道:“本汗也知道唐軍的厲害,可是,若是李世民東遊封禪,定會帶走大量精銳,到時候,關中空虛,就算我等打倒漠南,太原、幽州唐軍出動,也不過六萬餘人,而我薛延陀連帶諸部落,足足有二十萬人,難道還害怕這六萬人麼?只要我等滅了這六萬人,而關中又無援軍,漠南漠北就任我鐵勒翱翔了!”
聽了這番解釋,在座的大臣和使臣中的大部分人皆不由有些心動了。論起條件來,漠南草原的降水較多,土壤叫好,氣候也較熱,更加適宜牧草生長。因此,漠南草原的條件比起漠北來,可要好上許多。而最近些年的發展,使得諸部落人口急劇膨脹,原先的草原已經養不活那麼多的人口了,這也是他們彼此征戰的原因之一。若是能拿下漠南草原來,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大汗,此事事關重大,我等還須返回部落,報與我家可汗,待我家可汗商議過後,才能做出回應來!”那些使臣們紛紛說道,“不過大汗放心,我等定會極力規勸我家可汗同意大汗計劃!”
“好!”夷男猛地一拍扶手,“若是如此,那就最好了!”
於是,這些使臣們立刻縱馬返回各自部落,極力勸說自家可汗同意夷男真珠可汗的建議。
長安,深夜之中,太史局觀天台之上,一位年近六旬老者站在觀天台上,仰望星空。在老者的旁邊,一位年紀約莫三十歲,峨冠博帶的道士也做著同樣的動作,
“淳風啊,我都說了,你不用每夜都跟著老夫來這觀天台的!”老者笑著對身邊的道士說道。
“薛老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