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6部分

春秋時的一種尊稱。

藍天白雲之下,蒼綠的大地之上,那顆白色的頭顱,丘壑縱橫的臉龐,令人想哭。老者睜著迷離的雙眼,回答:“我是個小人(沒文化的勞力者),也不知道怎麼算年數,只知道我的生日是正月初一,那天正好是甲子日,到現在,我已經過了445個甲子日。從最後一個甲子日,到現在又過了一個甲子的三分之一了。”

春秋時代採用天干地支紀年法,老者說的這番話就是民間通行的紀年法,趙武聽得很茫然,他轉頭詢問隨行的大臣:“你們知道老者多大年齡了嗎?”

按照周禮,凡國家勞役,國人(城市自由民,或稱市民)身高七尺以上,年紀六十以下,野人(鄉下人)身高六尺以上,年紀六十五以下,才在服役範圍。超過這個範圍強求其服役,就算是主管官員的失職了。

左右官員也很茫然,叔向趕緊回答:“這沒關係,元帥可以先下命令,讓這隊役夫暫時停止進發,等執政府計算出年齡來,再行確認老者是否合適賦役(服役)。”

趙武二話不說,摘下隨身的玉佩遞給叔向,吩咐說:“你去下令。”

趙武的執政府能人很多,這麼多年來趙城學宮推廣高等教育,不是白費的,不一會兒,官員們計算出老者的年齡,答案立刻揭曉。賢人(智者)梁丙掰著指頭計算一番後,說:“老者生年,就是魯國的叔仲惠伯與郤成子(郤克)在承匡會見的那年(前616年),那一年,魯國的叔孫莊叔在(鹹)戰勝狄人,俘虜了三個狄人頭目:僑如、及虺和豹,後來就給他的三個兒子起了這三樣的名字……如果老者的記憶沒有錯的話,那麼他從出生到現在,已經有七十三年了。”

獲得訊息的晉國太史令籍趙和大法官士瑕(士文伯)聞訊也趕到了執政府,他們神情嚴肅。計算起來,老人已經活了26660的天。

趙武悚然而驚:“是我不好,在大旱之年,我發動對外戰爭,光顧著對外掠奪,卻不知道國中百姓已經困窘的到了之種程度,這是我的過錯啊!”

在晉國發動南征的同時,替國君修建龐大宮殿的宮城並沒有停止,而這群老弱不是南下作戰的,因為他們已經超出了輔助兵的極限,所以大司馬府魏舒沒有同意派這群人上戰場,他們是替國君修建宮殿的。

此刻,趙武心中充滿了深深的自責。沒錯,趙武說的完全正確,當國內矛盾激化,財源枯竭、糧食不足、勞力不足的時候,對外發動戰爭,進行掠奪,確實是轉移國內矛盾,壯大自己的最佳途徑,歷史已經證明了這點。方法正確,但不一定結果正確。

趙武採用了正確的方法應對國內困難,雖然從表面上看來,他採用的赤字經濟,以及不斷髮動的對外戰爭,確實讓國庫充足了,讓百姓獲得意料之外的收入,以及源源不斷的貨幣量,並使得百姓暫時不為生存而發愁。然而,在為生存而掙扎的過程中,每一個百姓肩上的負擔都沉重的難以想象。這或許就是真實的歷史上,趙武最終同意與楚國舉行第二次弭兵大會,不得不休戰的原因。

連年的戰爭,雖然使晉國在千年大旱中咬牙挺了過來,但晉國的國力已經榨乾了,連老人和孩子都已經動員起來,雖然晉國這個軍國主義國家,老人與孩子參加動員,並不覺得是一種苦難,但身為執政,連老人與孩子的力量都要動員起來,這樣的政績,怎敢用來誇耀?

趙武起身,嚴厲的問:“絳城城守是何人?”那位老人來自絳城,絳城城守竟然允許,或者是強迫這樣的老人服役,無論如何是有虧職守的。

叔向也覺得很丟臉,趙武不在國內時候,國內政務是由他負責的,發生這種狀況,也是他的責任。叔向為此避席,側著身子拱手道歉,恭敬的回答:“老師,絳城城守也是老師的弟子,他出身趙城學宮。”

趙武再問:“絳城城守何在?”

按照春秋規則,當地城守要負責帶領本城的役夫向司馬府報到,經司馬府清點之後,這群役夫交接給司馬府,城守才算完成召集任務。如今役夫既然才出城,那麼絳城城守必然還在城中。

過了一會兒,前去召喚的使者帶著司馬魏舒匆匆趕來,魏舒還帶來了絳城城守,這人一見趙武,立刻跪倒在地,口稱老師,解釋說:“老師,十四萬俘虜回國,光是看守的人員,已經動用了全部的城衛軍。如今我晉國兩軍南下,國中城衛軍都去看管俘虜,君上的宮殿一刻不能停頓,南下的軍隊輸送物資片刻不能怠慢,我絳城經過五次徵召,城中已經沒有青年可用,唯有徵召到老人與孩子。老師在趙城學宮曾說:仁者愛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