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輕。漸漸地,孩子們著了迷。我時不時說“再安靜點,再安靜點”。

接著我又開始輕聲說安靜安靜,每說一次,聲音變得更輕,並用幾乎聽不見的低語重複說:“再安靜點,現在我能聽見鐘聲,現在我能聽見蒼蠅拍翅膀的聲音,現在我能聽見花園裡樹木們低聲講話的聲音。”

孩子們非常出神,靜靜地坐著,不發出一點兒聲音,房間裡幾乎跟沒有人一樣。然後我輕聲說:“閉上你們的眼睛。”

重複這個練習使孩子們習慣於靜止與寂靜,當有人打破這種狀態時,只要一個音節、一個手勢就可以讓他迅速恢復安靜的狀態。

在寂靜中,我們開始弄出樂音和噪音。一開始樂音與噪音之間的對比很大,後來變得幾乎一致。有時候我們讓樂音和噪音同時出現。我相信用伊塔德1805年所用的最原始的方法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他用的是鼓和鍾。他用漸進系列的鼓製造聲響,因為鼓是樂器,因此更確切地說是製造沉悶的和音。

音叉、哨子、盒子對小孩並沒有什麼吸引力,並不如其他器材能訓練他們的聽覺。一個有趣的說法是:兩種人類最偉大的情感體系——仇恨(戰爭)與愛(宗教)——採用了兩種截然相反的器材——鼓和鍾。

第12章 感官教育及教學道具說明(7)

我相信在製造寂靜的環境之後擊打出音質好的鐘聲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一會兒寧靜悅耳,一會兒清晰響亮,將鐘的振動傳遞至孩子的整個身體。當這些精挑細選的鐘聲使整個身體沉浸在祥和之中時,鐘聲不僅訓練了他們的耳朵,使耳朵為之振動,也使整個身體為之振動。我相信這些孩子會對粗野的聲響反感,會變得不喜歡噪音並停止製造雜亂無章刺耳的噪音。

一個耳朵受過音樂薰陶的人在這種訓練中忍受著刺耳而不協調的音調。我無須舉什麼例子來證明孩童時期進行這些教育的重要性。新一代的孩子將會更安靜,遠離混亂與不協調的聲音。這些聲音刺激著那些居住在簡陋擁擠房子裡的窮苦人們的耳朵,他們被我們拋棄,陷入在低下而粗魯的人類本性中。

音樂教育

對於音樂的教育我們必須要有方法且謹慎進行。

通常我們會看見孩子們容易忽略一些偉大音樂家的演奏。他們並沒有感受到這些聲音微妙的複雜性。街上的孩子會聚集到街頭手風琴師身邊,興奮地喊叫,可他們發出的是聲響,而不是音樂。

要進行音樂教育,我們既需要製造樂器又需要創造樂章。這種樂器的作用是在辨別聲音的基礎上喚醒對於韻律的感覺,也就是使在祥和靜止中已經顫動的肌肉為寧靜產生衝動併產生協調的運動。

我相信絃樂器(可能有些是簡化的豎琴)是最為方便的。絃樂器與鼓和鍾一起形成了人類三重奏的經典樂器。豎琴是“個人私密生活”的樂器。傳奇故事將其置於奧費斯之手,民間傳說將其置於精靈之手,而浪漫主義文學將其置於征服邪惡公主的王子之手。

背對著學生彈琴的老師(情況更糟)永遠無法成為樂感的教育者。

老師的每個方面都要能迷住孩子,不僅在眼神上,還要在姿勢上。彎腰向著學生,讓他們圍著她並讓他們可以自由決定是留下聽還是走開。她以單一的旋律觸碰琴絃,和孩子們進行心靈的交流。

若老師在彈琴時能唱會更好,孩子們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跟著唱,沒有人有義務一定要唱,老師可以選擇所有孩子都會跟著唱的歌曲,可以根據不同年齡的孩子調節旋律的複雜度。不管怎樣,我相信簡單的樂器最能喚醒孩子內心深處的樂感。

米蘭“兒童之家”的女指導員是個非常有天賦的音樂家,我試著讓她作了大量的試驗,目的是更多地發掘孩子的音樂細胞、肌肉感覺。她用鋼琴作了很多試驗,發現孩子們對音樂非常麻木,僅對節奏敏感。根據節奏她編排了簡單的小舞蹈,想要研究一下節奏本身對於肌肉運動協調的影響。

她很驚訝地發現這些音樂對於紀律教育有影響,本著自由主義的精神,用偉大的智慧和藝術引導學生自主編排動作,但這些孩子都沒有在街道和庭院生活過,幾乎都有跳躍的習慣。作為自由主義方法忠實的追隨者,她不認為跳躍是錯誤的動作,也從來沒有糾正過學生。

她發現,當她多次重複進行旋律練習時,孩子們漸漸地摒棄了醜陋的跳躍,最後甚至完全不跳了。

一天,那位女指導員問孩子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轉變。幾個年齡較小的只是看著她,沒有說任何話。年齡較大的則給出了不同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