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7部分

辦法——自信來源於實踐,星術士們歧視實務,是因為實務太簡單。

而且更令程晉州同學想不到的事情,還在後面。

會有越來越多的星術士聽說程晉州的成績,會有越來越多的星術士聽說程晉州團隊的成績,會有越來越多的星術士發現有個地方,竟然會考核新加盟的星術士。

……

世界歷史早期的科學家實際上都是身兼數職的。

用眾人最習慣的牛頓作為舉例。他首先是個數學家,其次是個物理學家,接下來研究了神學,而在蒸汽機的發明過程中,他同樣貢獻了理論的力量。

此外還有更有趣的例子,中國兩彈一星的父親錢學森,曾經無數次的宣稱,自己之所以能搞出來核彈氫彈和衛星,不是因為科學原理亂七八糟的東西,而是深入研究和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姑且不說他是否擅長哲學,做官肯定是擅長的。

不管同志們怎麼說,總而言之,天才們無論要做什麼事都比平常人簡單的多。

不用嫉妒,有些人天生就是付出更少的努力獲得更多的東西。

作為貴族的程晉州天生不用為生活而打拼,作為天才的星術士們想要研究些機械之類的問題,更是有著手到擒來的味道。

五位星術士都找了理由留了下來。其中段翔星術士堅持要進行他的數理研究。而且得到了姜璜星術士一定程度上的認可,加入了其運算的隊伍中。年紀較大的文瑞和黃軒不怎麼相信微積分,可他們仍然希望參與在程晉州的團隊中去,故而每天與小溫泡在一起,看是研究真空的問題——看起來是較純粹的理論問題,就星術士們而言,已經是很丟臉的實務研究。

梁育星術士則出乎程晉州意料的,在農作物的種植方面甚有興趣,用他的說法:興趣早就有了,只是沒有時間來實現。

朱景升在化學方面的天賦一般,但他既然願意加入,白靖、錢嵐等人自不會阻止,研究炸藥亦是件辛苦的事情。尤其程晉州喜歡向上下游不斷的發展。

結果,就在程晉州不知不覺之中,他的團隊再次增加5人,總人數達到了驚人的17人,簡直有如一支軍隊。

雖然眾人沒有明確的將程晉州作為團隊的領袖——主要是因為姜璜星術士的存在——但在日常的聊天和討論中,已經能夠清晰的感受到眾多星術士的認可。

這樣的認可是非常不容易的。在不能洩漏更多的內容的前提下,程晉州進行了辛苦而艱難的再創作過程,他經常性的要用17世紀的知識去解釋17世紀的知識,而且力圖使得主要的方向不出錯。

大家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亦給了程晉州不小的幫助。他那14歲的小腦袋,幾乎又開始了再發育過程。

伊蘇似乎也抓緊時間對程晉州的培養,他的動作總是有許多的目的性。當其需要程晉州學習的時候,小程同學就會莫名其妙的有一種危機感。

五名星術士暫時加入的第二週,姜璜星術士帶著自己的白板來到討論會現場。

他的年紀已經很大了,要有很好的創造幾不可能,但他很喜歡思考的過程,更希望將自己的最後幾十年,仍然奉獻給數理,無論是否有回報。

正因為如此,姜璜更加的喜歡討論會的現場,在這裡,每次他都能觸碰到思維的閃光。

幾名擅長化學的先生們早就開始了激烈的討論。製造硝化甘油和大規模製造硝化甘油,是完全兩個概念。像是民國時期的純鹼製造,號稱工業的基礎,其製造技術被牢牢把持在少數幾家外國公司手中,無數化學家傾盡畢生精力進行研究——所謂的研究便是工業製法,至於實驗室生產,那個時代的大學生都能隨意掌握。

姜璜靜靜的聽著,不輕易發表他的意見。

現在的程晉州團隊,與正常的哥本哈根團隊,已經有了一些區別。因為當年的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只研究物理,且著重於量子物理這一新興事物。

而在大夏,星術士們的研究方向不同,討論的內容自然不同。之前的時候,大家尚會將內容侷限在數理方面,但隨著程晉州的鼓勵,如今的化學與機械也成為了討論的主要內容。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在科學沒有極大發展的時候。想要單獨的研究某種東西是任性的行為,程晉州倒是願意讓討論自由起來。

只要堅持討論,任何人都能在任何時間加入和退出一個討論組,這樣的方式,似乎更有利於發揮星術士們的天才。

經常會有研究數理的星術士,說出一點機械方面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