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7部分

宋應星看了他一眼,捻鬚笑了起來。

他不傻,俞國振接下來會說什麼,他猜得七八。

“長庚先生,茂生先生,愚晚性子耿介也不繞圈子便直說了。”俞國振拱手道:“愚晚在欽,州小有產業,兩位先生若是有意,可以去欽,州、會安進行調研,將長庚先生的這些高論完整起來。若是能成,於國於民之價值,絕對不在董生之下!”…;俞國振口中的董生,便是董仲舒。

對於儒教來說,董仲舒乃是至關重要的人物,在某種程度上,他甚至比孔孟還要重要。因為他透過他的努力,讓儒家思想神聖化,使之成為真正的統治思想。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使得儒家思想獲得統治者支援時,也讓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

宋應星與萬時華相互看了一眼,都有些訝然。

俞國振這是邀請他們了,但名目既不是請他們相助,也不是委任職務,而是請他們進行“調研”,這“調研”又是什麼一回事?

“濟民,這調研所指何物?”

“即調查、研究之意,當今儒生,空口白牙者甚多,於故紙堆中尋章摘句者多,唯獨做實事者少。此等皆偽儒,非真儒也。故此,愚晚有意資助一些真儒,調研實務,結論成文,以為治政者鑑。”俞國振說到這,向著這二人笑道:“二公高才,今後必會為朝廷所大用,多走走看看,也可為異日之助。”

他是個……細心的人,與宋應星、萬時華交談了兩天,對他們的心理也有所瞭解。萬時華是窮困潦倒,需要尋找一個工作,能夠幫他養家餬口。但此人稍有些孤憤,實在不是個合適的親民官人選。若是真要任命他做事,他必然希望大權獨攬,這不合俞國振的本意。而宋應星對於他的實學更感興趣,並且已經有了分宜縣教諭的職位,等閒不會去投靠他。

既然如此,就拿最適合他們這類文人脾氣的職務來誘惑他們:調研員:

若是他們能從新襄、會安的發展中,總結出一套規律來,俞國振便可將之編成教材,自巳培養出一批基層官員工若是他們做不到這一點,那就只當是養了兩個……閒人,以俞國振的實力,這樣的人就算養兩百個,也不成問題。

果然,宋應星與萬時華聽完之後都是怦然心動。

這個調研,更象是客卿,既沒有煩人的庶務纏身,又清貴顯耀,至少在他們看來,與朝廷裡的翰林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寫寫文章。

“若是二位有意,三月便可與我一同南下,二月十八,愚晚大婚,還要請二位多留些時日,來飲這一杯喜酒!”俞國振又道。

“既是如此,那麼恭敬不如從命。”宋應星與萬時華對望了一眼,他們這兩天從俞國振口中聽說了許多有關新襄的事情,也很想去看一看,在俞國振口中與宋應星的策劃極相應和的地方,究竟是個什麼模樣。

如果直接請他們去會安,他們還會有些猶豫,但欽,州,那兒可也是大明的疆界之內!。)

三零零、吐哺歸心自可耀(六)

俞國振滿心歡喜地伸了個懶腰。

方以智這段時間裡幫了他不少忙,先後推薦了十餘人前來。這裡萬時華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這些人對俞國振原本是將信將疑,萬時華與他們談了一陣,竟然一一表示,願意充當這個“調研員”。

俞國振對此相當滿意,最初時他對萬時華只是面上客氣,卻不曾想過,他在士林中的聲望竟然還能起到這種作用。

“官人,看你這模樣,比起前些時日和流寇作戰還要累啊。”

柳如是輕輕為他捶打著肩膀、頸脖,見他疲倦的模樣,有些心疼地說道。

“他們比流寇厲害得多了,若不是他們,流寇哪能這般猖獗。”俞國振笑了起來。

“既是如此,官人何必招徠,咱們新襄會安,大可以自己培養人手。”

跟在俞國振身邊四年的時間,柳如是的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當初她以為,只有讀書人方是天下英雄,特別是那些年少成名的才子,比如說陳子龍之類。但現在則不然,眼見著俞國振護衛一方,眼見著他將不毛之地的新襄建成一座欣欣向榮的鎮子,眼見著一項項利國利民的發明被拿出來,在她心中,天下英雄,唯官人耳。

“自己培養人手,需要教材啊,這些人的作用,便是去替我編一份教材來。他們少不得要在教材裡夾雜私貨,到時就需要我們再把一次關,將其中的私貨部分剔除出去。”俞國振愉快地笑道:“況且,這些讀書人當中,哪怕只有一兩個能為我所用,我們也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