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0部分

個黑戶,和千千萬萬個偷渡到香港的大陸偷渡客一樣,是不能見光的。不然就會面臨被驅逐出香港的命運。

正文 第三百五十七章香港求生(二)

常保貴帶著人開著船在楊柳她們坐的那艘船的航線上來回搜尋了好幾遍,最終都是以失望告終。這是自然的事,出事時間都已經離他出海搜尋時間近一個多星期,出事地點哪還有什麼痕跡留下?就是本來還活著的人也早就變成了魚的養料了!

身心疲憊、了無生趣的常保貴讓租來搜救妻兒的船把他送到香港的維多利亞港,就讓船隻自行離開,而他則去找他的友人。常保貴現在很為他當初的按排後悔。

常保貴託付在維多利亞港口接楊柳她們的人並不是華夏人,而是一個叫威利的美國商人。他在上海和香港都有洋行,和常保貴有生意上的來往。平時也算是走得比較近,雙方也算是合作得比較愉快的生意夥伴。

常保貴當時的想法一是不想讓楊柳被常氏族人利用,捲入家族的爭鬥,所以就沒有把楊柳四母子去香港的事和已抵達香港的族人說,也沒有託付他們接船和關照。二是香港這個地方,目前是屬於英國的殖民地!是由英國人統治的!華夏人在香港的地位並不高,完全是一種附屬!是二等公民!

在香港,最高貴的人種是英國人及其他外籍士。這從此時的政治上來看,就可見一斑。此時香港政府的大大小小的行政職位都是由歐籍人士及其它外籍人士擔任的。而港英政府各部門首長更是由外籍人士把持著。他們以華人工作效率低下,不夠可靠為由拒絕聘用華人擔任行政職員。

要知道,外籍人在香港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也就在2。3%至3。3%之間,這外籍人主要指的是歐美人、印度人和日本人。當然,還有一部分是歐亞混血人。其餘的97。7%至67。7%都是華夏人。

但從政治上來看,政府僱員、商人、職員、專業人士都是被外籍人所佔據,而外籍人除了佔據著政界、商界以及技術部門的重要職位外,最次的也在各類政府機構及商業機構中擔當文員。

而在經濟上,因為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英商資本在香港商界呼風喚雨。掌握著香港的經濟命脈,其中最具實力的四大英資集團是:滙豐、渣打、怡和與太古。至於華夏的銀行,根本沒有在香港落腳。

從上可以看出,香港的政治、經濟命脈都是掌控在外籍人的手裡的。這就造就了他們在香港高人一等的社會地位。而香港的華人最初大多都只能從事體力勞動,在這個華洋共處的社會里,外籍人和華人有著完全不同的職業結構、收入水準和生活方式,因此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

二次大戰後,有些香港華商逐漸成為一個頗具經濟實力的群體,但是華人社會作為一個整體仍然處於種族歧視的陰影下,而常保貴不但是個商人。而且也是個很有政治敏感的人。對目前國內外的政治形勢更是瞭如指掌。自然香港的情況也早就向人瞭解得一清二楚,這也是他託美國商人威利關照自家妻兒卻沒有讓妻兒有事就去找威利的原因。雖然和威利接觸這麼久,知道威利不是一個對華人有岐視的人,但在香港那種大環境下。或多或少總會受到一些影響。

常保貴本來覺得在威利的幫助下,妻兒在香港找到一個環境相對好的落腳地方,小菊一家又有很豐富的生活經驗,他又幾乎把所有的流動資金都換成了金條給她們帶上了,而香港的華人社會地位雖然低下,但是那裡的社會治安還是很不錯的。到時楊柳帶著三個兒子在香港生活應該會過得比較富裕和安定的。

但常保貴萬萬沒想到的是,楊柳她們所坐的船會遇到海盜,更沒想到還連人連船都不見了蹤影!心裡的自責和懊悔及中年喪妻喪子的打擊讓他急劇的衰老。

當常保貴找到威利在香港島位於半山區的豪宅時,已經近傍晚。威利見到常保貴時。根本沒有認出這個合作多年的生意夥伴。此時的常保貴,滿頭的白髮,整個人消瘦不堪,一臉的頹廢,滿身的落魄。沒有一點威利記憶中的那個保養得宜風度儒雅東方男人的痕跡。

“威利,你這有什麼訊息沒?”常保貴一見到威利,就臉帶急切的問道。

“沒有訊息!我讓人在維多利港打聽過,最近沒有輪船和商船在海上救過人!”威利兩手一灘,兩肩一聳,臉帶遺憾的說。

威利之所以沒能得知‘萊昂號’不但經過楊柳她們所乘的輪船的航線,而且還救了近二十個華夏人到香港,是因為‘萊昂號’把貨主的貨在維多利亞碼頭卸一後,又立即裝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