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了,不過他們倒底還是有裝備的。
鎧甲是粗製鐵背心和竹片甲,另外還有一面兩側有凹槽的方形木盾。武器是一杆一丈八長三稜槍和兩根標槍。
器械兵則是操作著上百架最遠射程達八百步的床弩和五十架配重投石機。
面對江淮軍的攻城,竟陵軍竟然主動出城作戰!
當先而出的,則是城主李墨的大弟子楊過,率領著一千鐵騎。
然後,就是竟陵城主手下頭號大將李靖及其夫人紅拂女,率九千銀甲(其實就是鈦合金甲)刀盾手護衛著三千強弩手列陣於兩翼。
最後,則是一萬兩千名普通士兵,列陣於中間。
其餘的四千普通士兵和一千器械則是在城上守著。
李靖居中指揮,令旗揮動,大陣變動,大軍變成了六個方陣,每個方陣由兩千普通士兵組成長槍盾陣、左右各七百刀盾手組護住兩邊、五百強弩手位於中間,最後又有一百名刀盾手壓陣。
而六個方陣中間,則是楊過的一千鐵騎。
這赫然便是李靖所發明的六花陣!
兩軍很快便接觸在了一起。
在正面,雖然長槍方陣十分呆板,並且兩翼十分虛弱,但是正面攻擊卻是極其的厲害,而兩翼和後面被銀甲刀盾手護住,變得不再薄弱,中間列有五百強弩手的強勁箭矢,可謂是極不好惹!
首先接觸江淮軍的,是位於竟陵軍帥旗正前方的三個方陣,三個方陣此時如同一個品字進攻陣形一樣,先將與之接觸的江淮軍進行大量的殺傷。
而一旦有敵軍進入了六個方陣之間的地帶,並且深入的話,就會受到六個方陣中間的一千鐵騎的攻擊。
這一千鐵騎由九百名三流好手、九十名準一流好手、九名超一流高手、以及一名宗師級高手組成,進入六個方陣之間江淮軍幾乎是一觸即潰。
待接觸的江淮軍越來越多,六個方陣便開始收縮,組成了一個六邊形,六連形的結構即堅固亦省材料,組成的陣形亦然。
六個方陣之間的空隙也不是沒有留下,不過也足夠十騎並排奔行了。
而一千鐵騎也時常以百為單位,從這空隙中衝出,將一個個前來進攻的江淮軍形打亂,大大減輕了六個方陣的壓力。
鏖戰半日,越來越多的江淮軍的建制被打亂,成了潰兵,好在有兇名赫赫的紅帶執法團,在潰退後便馬上收攏了。
杜伏威見這竟陵軍如此難啃,鏖戰了半日,江淮軍足有兩萬多人陣亡,而對方不過才陣亡兩千多人,足足是一比十的傷亡比例,讓杜伏威不得不退兵。
第104名震天下
更新時間2014…9…3012:39:50字數:2141
見杜伏威開始退兵,竟陵軍六個大方陣變成一列,一千鐵騎分面十個錐形陣,不斷的將江淮軍的隊伍進行打亂,使得江淮軍不斷的出現潰散的形象。
不過,杜伏威也不是白給的,在兩萬鐵甲兵壓陣後,竟陵軍也停止了追殺,再次變回了六花陣,然後緩緩的退回城去。
此戰,江淮軍損失慘重,足足損失了三萬大軍,不過大多都是新兵,真正精銳的兩萬鐵甲兵絲毫未損。
而且,江淮軍還可以隨時從附近的村落中強徵民壯入伍,這也是原著中為什麼打了那麼多天時間的仗,七萬江淮軍死了那麼多,到最後卻還有八萬大軍,就是用這個辦法強徵來的。
倒是竟陵軍,損失也是不少,足有四千人,其中有三千多人是普通士兵,六百人強弩手、三百銀甲刀盾兵以及七十名兵符羽林軍。
不過,三百銀甲刀盾兵的鈦合戰甲還在,幾乎沒壞,只是戰甲一些護不到的地方被打中,或是被鈍器打中,又或是被高手以內勁打死。戰甲都還在,那麼再從普通士兵中挑選一些出來就是。
而兵符羽林軍則是可以隨時從兵符中兌換出來,再練級便是。
而強弩兵主要是死於江淮軍的箭矢,強弩幾乎都沒壞,強弩幾乎是個人都能用,只要你力氣夠大。
當第二天竟陵軍再次出城時,四萬江淮軍早已撤軍,畢竟杜伏威此時只剩下四萬人了,雖然還可以繼續強徵百姓,可是這樣打下去不是辦法,更何況附近的村落在之前就讓李墨給遣到別處去了。
而江淮軍這樣下去面對竟陵的兩萬六千大軍佔不到什麼便宜,如此再打下去,能不能勝不好說,損兵折將是一定的了,更何況昨天楊過率領的一千鐵騎專門找江淮軍的各級軍官下手,足有上百名江淮軍大大小小的軍官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