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晚上帶著自己的幾個弟弟睡在了新房的床上,聽著弟弟們問的各式關於娶親的問題,有點好笑。
四月初二未時,李家接親的人從河西村出發了,因著南山這一帶的習俗,婚同昏,因此新娘進門都是下傍晚的時候。李明錦穿了一身大紅的新郎裝束,胸前帶著一朵大紅花,騎在一匹棗紅色的大馬上,後面跟著人抬著一頂紅色的八抬大轎。
此次李家派出迎親的人是除了李繼興和蘇昌餘,陪李明錦接新娘的人是李明輝和張浩。外加上請來抬轎子和抬嫁妝的人,一行二十來號,浩浩蕩蕩的很是壯觀。
鄉下人迎親一般都是用牛車的,更窮苦的人家也有走路的。好在現在李家家裡富餘,就租了馬和轎子。
隊伍一出門的時候,就迎來了很多驚奇和讚歎的目光,村裡的小孩子們跟著隊伍邊跑邊喊,“哦,娶媳婦咯!”“哦,接新娘子了咯……”,屋邊站著看熱鬧的嬸子們樂不可支的笑問道:“小娃娃知道媳婦是做啥子的嗎……”
“知道,知道,媳婦是暖被窩的……”
笑鬧聲一直在村子裡徘徊,李家也甚是熱鬧,村裡不少嬸子們都來幫忙了,畢竟喜宴要辦流水席,今天的飯食就要準備很多,鄉下人都是這樣,哪家有事,大家都是能伸把手都會來幫忙的。
一路上奏樂的儀仗吹吹打打,近一個時辰迎親隊伍就到了潘家門口。李明錦下了馬,站在潘家大門前,門前已經響起了鞭炮。門外開了站滿了看熱鬧的人,李明錦覺得自己好像被圍觀了。
潘府的小斯放完鞭炮之後,就回身進了院子將大門關上,原來南山的習俗,每一道門都是要給紅包方能開門的。
李明錦站在大門前好話說盡求著大門後面的兩個舅兄和潘家堵門的親戚們開門,很可惜,拒絕了。張浩和李明輝二人也在一旁不停的幫腔,不過裡面的回答依然是“不滿意”李明錦擦擦頭上的汗,心裡暗自決定成親只能成一次,真特麼的不容易!
李明錦在外面一道門一道門的過關,新娘的閨房裡面,潘夫人正在幫著女兒梳頭髮,邊順著女兒的頭髮,嘴裡邊唸叨著:“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髮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
房間裡的喜娘和丫鬟們也在一旁侍候著,梳完頭之後,就是要開臉,喜娘用棉線絞著潘若琪臉上和鬢角的汗毛,疼的潘若琪嘶的出聲喊疼,潘夫人連聲呵到:“別碰!手拿開……也就這一回了,忍忍啊……”說著說著,想著女兒以後又是別人家的人之後,心裡又難過起來,說話都帶著哭音。
“娘?”潘若琪回頭見母親眼眶通紅,不知道所錯的坐起身拉著母親的手問道:“娘?怎麼了這是?”
見潘夫人低泣不語,潘若琪急了,連聲哭著說到:“娘要捨不得女兒,女兒不嫁便是,娘別哭了……女兒一直陪著娘……嗚嗚”
潘夫人聽罷,更是哭的傷心了,想著女兒自小承歡膝下,今個兒之後就不是潘家人了。
母女二人,抱頭哭的傷心,旁邊的丫鬟都不知所措的擁了上來,一聲聲的喊著“夫人,小姐,別傷心了……”試圖勸慰兩個主子。
旁邊的喜娘倒是見怪不怪,看著手上的棉線,想了想很上前對潘夫人溫聲勸道:“夫人今個兒是小姐的好日子,該高興才是,聽說姑爺一表人才,想必小姐以後日子過的定是和和美美的……這吉時就快到了,夫人還是趕緊讓小姐打扮妥當要緊……”
潘夫人一聽到吉時,立馬停止了哭聲,是啊,吉時可不能耽誤了!晉朝人不管是做事還是起工出行都講究吉時,耽誤了可就影響運道了!忙放開女兒,拿起手帕擦著眼淚,嘴裡催促著,“快,快給若琪梳妝,可不能耽誤了吉時。”
看著女兒嫁衣穿好,妝容上好之後,潘夫人讓喜娘和丫鬟們在外家等著,拉著女兒去了裡間。潘若琪看著手上母親賽過的荷包,開啟。裡面是五張一百兩的銀票,驚訝的看著母親說道:“娘……這是……”
潘夫人愛憐的摸了摸女兒的鬢角,輕聲道:“閨女,這是娘給的私房,你嫂子不知道!我就你這一個女兒,不多疼你點疼誰!”
“可是……嫁妝不是……”潘若琪想說的是,嫁妝裡面不是有四百兩銀子了。
“傻孩子,這是明面上的,這個是我給你的私房,你以後要不要說出去,多留個心眼兒,知道嗎?李家可還沒分家呢!”潘夫人也是從媳婦熬上婆婆的,女兒嫁過去之後,女婿還在讀書,還沒自立。李家一大家子也沒分家,要是以後女婿繼續讀書科考,勢必不會留在家裡,潘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