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那裡還會怎麼想?這些你想過嗎?”
“我的越王殿下啊,若是一兩個無恥之徒也就罷了,您的身份,您的職位在那裡,沒人會多說什麼。可是這是二十七個啊!就算是他們犯了謀反大罪也不該由你來處置啊。”
杜正倫的這一番話,頗有推心置腹的意味,李泰也不能對此裝聾作啞。抬起頭小凝視了杜正倫半晌,李泰緩緩說道:“杜侍郎,非是我李泰嗜血,而是他們的確有取死之道!”
“那又如何?”杜正倫見李泰的態度強硬,眉頭一皺:“殿下,您別忘記了,這身犯死罪之人還需要三省六部稽核,陛下御筆親題,才能執行。不管如何。也不該由您一言而決。何況”
“何況什麼?”李泰的眼眉一挑,看向杜正倫。
“何況那個永嘉縣令廖成祥還算是鄭刺史的丈人。您將他丈人斬了,還住在他的府中,這怎麼也說不過去吧。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是兩相你都不看,還要看在鄭刺史的這份香火之情呢。”
聽到杜正倫的話語,李泰咧嘴一笑:“怎麼杜侍郎?本王記得您學的是儒家啊,什麼時候開始信佛了?”
“老夫不信佛!”杜正倫沒好氣的瞪了李泰一眼,沉聲說道:“殿下,別岔開話題。老夫正和你說正事呢!”
李泰明白杜正倫是一番好意,在為自己擔心。擔心是自己一時的年輕氣盛,怕自己犯下大錯,才會急切的找到自己。一是來勸誡自己,二是來想看看能不能商量出一個補救的辦法。
李泰對這件事情卻是心中有了計劃,但又不能和杜正倫明說。想岔開話題,而杜正倫卻是一門心思想知道個究竟。
無奈之下的李泰只好示意惹蘭把他從永嘉縣帶來的文卷拿了出來。李泰一聲不吭的將眾人的供狀和董子默整理出來的文卷;攤在杜正倫的面前。
“這是什麼?”
李泰對杜正倫的詢問閉口不答,示意他看完再說話。
杜正倫大略的看了一遍之後,合上文卷,以肘支撐著身子,久久不
。《小》休息,休息一下吧《說》書名號部分是文字版網站《屋》 “杜侍郎,這些人可有無辜之人?可有不足以處以極刑之徒?”
“殿下啊!”杜正倫抬起頭來,無奈的嘆息一聲:“這些人是該死,白死不足以恕其罪,但卻該由殿下下令。您是為永嘉縣百姓出了心頭這口惡氣,但您想過沒有,您在此之後,又將自己置於何地呢?”
“顧不得那麼多了?”李泰微微的搖搖頭,帶著一些愕悵的說道:“除惡即是揚善。顧不得那麼多了。杜侍郎,您也是久在長安之人,我越王李泰的風評如何您最清楚。若不是事非得已,我又怎麼會下此狠心呢?”
杜正倫點點頭:“殿下在長安的風評老夫清楚。說句不客氣的話,軟弱有餘,強硬不足。您非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通宵狠手,這個老夫十分清楚。就是因為如此,老夫在聽說永嘉縣的事情之後,才來到了殿下這裡,希望能進老伕力量幫到您。不過現在看來;當您在下令的時候,已經想好以後的應對了,是嗎?”
“哪有什麼應對?小,李泰呵呵一笑,矢口否認:“我根本沒想什麼應對,也不需要應對。他們是有取死之道,上天借我的手懲治這些作惡之徒。沒什麼需要考慮的,更不需要應對。話說回來,我砍了他們又能如何,即便是父皇責罰,能夠為民做主一次,又有何妨。”
李泰請抿一口茶水,豎眉說道:“杜侍郎,你是儒學大家,一定知道聖人的那句“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王我今天就是按照聖人的教誨做的。我本無錯。誰有敢說我什麼呢?”
李泰說的正義凜然,杜正倫雖然對這番話心有感觸,卻不認為李泰真的是這麼想的。李餓視走這樣,杜正倫的心中越是肯定李泰早已想好了應對之咀。…李泰神情輕鬆,杜正倫也不再為李泰著急,微微一笑。重新翻看起李泰帶皿來的文卷和供狀來。
文卷眾多。杜正倫暫時放在一邊,仔細的觀看起供狀來。一番細讀之下,杜正倫的局頭越皺越緊,沉住氣看完最後一張,抬起頭向李泰確定道:“殿下。這些供狀全無一點虛假之處嗎?”
“當然!”
雖然杜正倫帶著不敢相信的語氣詢問,卻不是代表他不相信李泰,而是這些供狀上的罪行讓他難以置信。見到李泰斬釘截鐵的十分肯定的回到。杜正倫眼睛半眯,忿忿的說道:“該殺。每一個都有取死之道。就是老夫在。估計也忍不下去。”
“當然!”李泰說道:“我本就不是濫殺之人。若不是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