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首個空間望遠鏡,雖然有直徑500米的貴州超級“天眼”這樣的射電望遠鏡,但是大氣層的阻隔始終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在外層空間擁有自己的空間望遠鏡對於這個國家而言迫在眉睫,國內的天文學機構得知CMSX的“雙子計劃”後,一批最具權威的天文學家聯名請願希望能夠在“天宮環軌星港”上搭建一臺空間望遠鏡。
任鴻看到這份檔案送到自己面前後,他沒有任何猶豫,當下便是拍板同意了。
“天眼二號”由此而生。一旦送上太空將會成為人類目前為止最先進的空間望遠鏡,效能資料都將超過曾經替代“哈勃望遠鏡”而今也已老掉牙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
不過“天眼二號”那比“韋伯空間望遠鏡”都要貴的天價成本,任鴻可不會傻乎乎的自掏腰包,那可是將近快100億美元的天價,國家天文機構方面是自己掏腰包,至於任鴻嘛,表示以成本運送價格幫助“天眼二號”送上太空,矩陣科技方面可以幫助其維護,不過維護費用還得收取。
熟絡歸熟絡,一碼歸一碼,可以優惠但絕不會免費,天底下沒有那麼好的事兒。
“雙子計劃”的預計投入就與“虛擬世界”專案達到了同一層次,並且未來只會更高,太空探索是真正的吞金巨獸,僅僅是一個“天宮環軌星港”就要矩陣科技燒掉近5000多億美元的經費,更別說後面的“火星任務”又是一個不遑多讓的吞金巨獸了。
要不是今天的矩陣科技已然奠定了商業全球化的有利基礎和“虛擬世界”這顆超級搖錢樹,任鴻也不敢這麼玩兒,別忘了目前公司還有個“西部工程”也在大肆的燃燒經費呢,兩座燒錢“雙引擎”全額開動,即便是矩陣科技這樣的超級金主也倍感壓力啊,好在未來可預見的回報是難以想象的豐盛,一切的投入、一切的付出都會得到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巨大收益。
投入的越大,回報的更多!
對於“天宮環軌星港”而言,它的相對平檢視是一個大而醒目的“於”字形狀,不過它的相對而言的正上方看去就不一樣了,大大小小的艙室連線在一起,好在外層空間的空氣阻力幾乎可以忽略,對於星港的外形就沒有那麼多的要求了。
“於”字形狀由上至下的長度超過了300米,這個長度幾乎可以媲美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了,空中堡壘可謂實至名歸,而這個長度在一段時間內並非最長。
除卻以上的結構之外,“天宮”的第二個核心艙的位置將會架設兩條超過230米的大型桁架,如果把“於”字形狀的上橫去掉,再把整個星港旋轉九十度角後進行平視,那麼“天宮”將會出現一個冒出了頭部的“於”字形,若是把去掉的上橫新增進去,就會呈現出一個“王”字,並且下方露出了尾巴和一抹彎鉤。
對接在第二核心艙的兩條桁架可不是天線,而是星港的兩個停泊口,也是“火星任務”的真正主角,兩條桁架搭建完畢之後,將會成為兩艘超級飛船,屆時,他們將會與星港分離,攜帶大量的物資和一些登陸器前往火星,並在火星軌道上成為在軌執行的分站,也將成為第一個人類在火星軌道上的空間站,另一條桁架上的物資將會變成火星地表上的哨站基地。
一切的一切都是經過工程師們反覆探討研究或實驗模擬等等,最終才確立出來的方案。
“天宮環軌星港”的大致結構已經確立完成,任鴻在與劉宇梁等人繼續探討了一段時間之後便離去,想要把7700噸的星港送上外太空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並非是任鴻一人就可以做到的事情,許多他不管的細節都需要工程師們夜以繼日的去攻克,去破除一個個可能潛在的危險。
“中國矩陣”也因此成為了集團公司旗下員工最多的一家子公司,達到了2000人規模之巨,其中近三分之二都是科技工程師,能夠獲得這麼多精英級人才,有些人才如劉宇梁這類的技術兼管理於一身的人才或萬袁熙教授這樣的頂級科學家,沒有國航局和政府在背後支援是根本不可能為CMSX工作的。
下午,任鴻來到了發射塔的控制中心,此時此刻,“弧鷹一號”空天運輸機將會與黃昏時分左右進行首次航行試飛,這一次試飛顯得尤為關鍵,不但是檢驗“弧鷹一號”的效能,也是對發射塔的檢驗,這是一次“雙重檢驗”性質的試飛任務。
“老闆!”丁洋靜悄悄的來到了任鴻身邊,低聲說道:“按照行程安排,你有一個預約見面會,半小時後你應該要會見畢格羅宇航公司的老總。”
“有這事?”任鴻不確定的說道,他的工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