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之間本來出現的分歧,似乎就這樣默契的擱置了下來。
湯運國興致勃勃的給張青雲講保齡球的故事和他打保齡球的經歷,後來兩人又聊到了家庭,湯運國有一個獨生女在英國留學,說起了女兒,他對張青雲道:“反正不管別的父母怎麼要求子女,反正我的女兒是一定要回國的。在國外學習可以,我們要承認我們國家在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確還落後於西方國家。
但是學成以後還是要回國,支援國家建設才是愛國……
張青雲笑了笑,真有些感嘆湯運國思想的傳統,都全球化的時代了,湯運國的思維還有濃厚的傳統色彩。人才的流動,不能夠用道德、愛國等等這些並西來約束,而應該由地方的競爭力來決定。
如果共和國能夠有各類人才施展才華的舞臺,那自然就能夠吸引大量的人才,反之,人才外流會成為必然的趨勢。作為一名身處省委書記高位的領導,應該要解放思想,多從宏觀上,大的方面來考慮問題。而像湯運國這樣的想法,真有些落伍了。
見張青雲笑而不語,湯運國眉頭不禁微微皺了皺,他倒不是在意張青雲的反應,剛才這一個多小時,湯運國一直都在琢磨張青雲手上的底牌。
張青雲的表現很輕鬆,很自然,很隨意,這讓湯運國心中覺得味道不對,總覺得張青雲如此平靜,內面是有原因。
另外,還讓湯運國疑惑的一件事情,是中央事故調查組這次來江南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這明顯和張青雲是有關係的。
據陳曉的彙報,是江南這次處理事情得力,中央調查組到武陵查不出什麼來。但是湯運國對這個說法根本就不信,武陵圍堵事件前前後後的情況他徹底弄清楚了,完全屬於是惡性的地方動亂事故。
類似這種事故,中央是高度重視的,即使張青雲處理得再好,再及時。省主要領享受處分是必然的,但結果是中央沒有給意見,武陵事故的處理全權都由江南省委、省政府來決定。
這對湯運國來說是很疑惑的。他總懷疑張青雲和江南的幾方勢力之間在某些方面有了共識,不然為什麼中央會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如不然,中央即使對張青雲寬容,也不可能繼續對太子系各方寬容。要知道,中央對江南的局面是非常的不滿的,尤其是太子系的發展更是引起了中央的高度警惕,在這樣的當。”張青雲能夠輕鬆將武陵的事情大而化小,的確是值得琢磨的事兒。
“武陵的土地補償問題你做出了承諾,是不是有了辦法了?我們給老百姓承諾的東西,就一定要做到,絕對不能失了政府的信譽,尤其是你這個大省長親自的承諾,那更不能夠出差錯。”湯運國道。終究還是他先忍不住,把話題重新扯回到了工作上面。
張青雲張嘴正要說話,凡剛過來道:“書記,陳書記過來了!”
“他過來幹什麼?我又沒有讓他陪我打球?”湯運國皺眉道,語氣有些不善。
他這樣變臉,凡剛很尷尬,不知道如果下臺。而恰在這時,球室的門開了,陳曉人沒到,聲音先到,他道:“書記,您今天好興致啊,我正琢磨著想打一場球呢,沒想到我今天過來,恰好就趕上了您……”
陳曉話說一半,人已經進來了,他一眼瞅著張青雲,心中一驚,後面的話也說不出口了,尷尬的笑了一下,道:“張……張省長,您好!”
張青雲含笑點點頭,湯運國的神色卻有些不愉口實話講,湯運國對陳曉近期的表現很不滿意,作為副書記,陳曉忠心有餘,但是能力不足,和張青雲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從這次外理武陵事故的表現來看,陳曉配合張青雲是很失敗的,而張青雲也基本上限制了陳嘵的發揮。按照湯運國的本意,他是希望陳曉能夠和張青雲兩人認真協同配合,把武陵的事情處理妥當。
但是實際上,武陵的事情成為了張青雲個人表演的舞臺,陳曉連一個小事情都做不好,實在是和其副書記的地位不符。雖然,這中間有張青雲施展手段的因素,但是陳曉也是老幹部了,怎麼就連這些小手段都注意不了呢?
在某種意義上說,張青雲現在的威望都是陳曉奉送給他的,下面的人拿陳曉和張青雲一比較,陳曉的無能襯托得張青雲形象極其高大,每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這次武陵的事情能夠圓滿解決,都是張青雲領導有方,和他陳曉一點關係沒有。
這顯然不符合湯運國的初衷,湯運國的初衷是希望陳曉能夠肩負起擔子來,和張青雲一起把工作做好。那樣他也有面子,同時迴旋餘地極大。
可是現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