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劇不僅在香港播出時引起轟動,連在新加坡、臺灣等地播出時,同樣都萬人空巷,收視率一度搞到爆表。
逼得臺灣電視藝人聯合一起站出來,呼籲中視禁止放映《楚留香》,還一度搞到要上法院。而楚留香的扮演者鄭邵秋、蘇蓉蓉的扮演者趙雅芷、宋甜兒的扮演者馮寶寶,胡鐵花的扮演者吳夢達等,也因此紅透了東南亞。
而與《楚留香》同期播出的。由佳藝電視臺製作的《神鵰俠侶》,收視率卻因此受到極大地衝擊。儘管佳藝電視臺大作宣傳,包括花車遊街、報紙報道等等,始終都沒有拉動收視率。
最後逼得佳藝電視臺不得不引刀成一快,將原本打算拍攝四十集的《神鵰俠侶》,直接一刀砍去了一半時長,最後只拍了二十集。
佳藝電視臺這般做法固然是為了節省資金,但是卻也導致《神鵰俠侶》很多戲份刪減,故事情節進展速度過快,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劇情都沒有呈現。也讓原本支援《神鵰俠侶》的觀眾大為震怒。
《神鵰俠侶》是金庸名著,在香港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所以天然的就有很多潛在觀眾。但如果電視劇改編的不如意,還是會被不少觀眾挑刺。本來邵氏與佳藝對這部戲都很重視,還邀請了武俠七公主之一馮寶寶與自家當紅小生汪昱一起搭戲。
但誰料半路上馮寶寶被tvb挖去,集合全臺精英人馬拍了《楚留香》,令佳藝只得臨時換將,換上了邵氏另一位女星林珍奇。
但林珍奇雖然樣貌清秀,但距離小說中小龍女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美,還是有一段差距。加上她並不像馮寶寶那樣,沒有那麼多經典作品問世,也沒有累積那麼大的觀眾基礎,所以觀眾對她來飾演小龍女,都一致表示不認可。
而且拍一部《神鵰俠侶》,除了那個雕之外,邵氏把男女主角都拿走了,也讓佳藝電視臺的藝人有些不滿。毫無疑問,出演《神鵰俠侶》最出彩的就是男女主角了,現在全由邵氏自家的小生、花旦來擔當主演,而佳藝的藝人則只能出演配角,實在是件喧賓奪主的事情。
“有什麼理由放著自家的藝人不用,要為邵氏的藝人培養人氣?”不只是藝人心裡面會抱怨,就連佳藝的導演、監製、股東等也有怨言。
邵藝夫聽到這種議論也不禁心中有氣,“你佳藝電視臺如果有好的小生花旦,還用從我邵氏借人嘛?!看看你那藝人的相貌,哪有一個長得順眼的?歪瓜裂棗,其貌不揚,哪有一個是當小生花旦的料?!”
邵氏與佳藝結合之後的生活看來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甜蜜,最初的蜜月期過去之後,接下來就是無休止的吵罵與摩擦了。
而相對來說,許氏與tvb的結合卻甜蜜的多,原因在於許氏和tvb可以實現資源互補,尤其是在藝人方面。
許氏現在發展得速度極快,急缺小生、花旦等有演技的藝人。洪京寶那票兄弟雖然多,但大部分都只是龍虎武師而已,拍打戲一個能頂三個,翻轉騰挪樣樣精通,但說到演技方面就慘了點,幾乎沒人願意動腦子。
相比來說無線電視臺的演員,因為幾乎每天都有拍戲,所以久而久之演技就磨練出來了,比起洪家班這些龍虎武師就強了許多,所以如果有需要演技的角色,許氏就會從無線拉人過去。
而且許氏是有名的花旦荒,嚴重的陽盛陰衰,所以一旦拍戲需要女演員,無疑就從tvb直接拉人過來。
這樣一來就會為tvb的藝人增加許多的演出機會,拍電影那可比拍電視劇賺錢多了,所以他們自然就不會有什麼怨言。
而且許氏旗下的歌星、影星上tvb的電視節目做宣傳,同樣會拉提tvb的收視率,這是屬於一舉兩得,互利共贏的事情。
不過邵氏與佳藝之間相處就不那麼愉快了。邵氏是嚴重的人員臃腫,旗下藝人超過數百名,老生、老旦、小生、花旦、青衣、小丑樣樣不缺,而且還數不勝數競爭激烈。
所以與佳藝結合之後,只有邵氏演員跑佳藝來客串的份兒,沒有佳藝演員去邵氏電影擔當主演的份兒。
而且邵氏的藝人構成簡單,除了演員還是演員,演員除了拍戲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用處。不像許氏有那麼多歌星,上節目來唱唱歌、跳跳舞,就大把的收視率到手。
這樣一來,佳藝電視臺就成了邵氏的附庸,藝人的散養基地,只有付出沒有回報的份兒。這讓佳藝電視臺其他股東自然大感不滿,“我們辦電視臺是為了賺錢的,不是讓你邵氏來培養人才的。”(未完待續。。)
第三百零六章 千王鬥千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