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筆在信封上一筆一劃的寫到:“吾徒萬冥子、沐軒子親啟。”落款又用一行小字寫到“長安天仙宮百年子。”
寫完了這個,火漆也不封,轉手將信放到了一旁,現在封這火漆是沒用處的。這兩封信之間有些資訊是要告訴給李世民的,方才李元亨走的時候,黃俊明正沉浸在萬冥子的書信當中一時間忘了這一點,現在想起來又有些懊悔。
黃俊明給萬冥子和沐軒子的回信並不多,但也對這二人透露了足夠多的資訊,像是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一點黃俊明和袁天罡說過,和李淳風說過,和孫思邈說過,就是沒有和這些人之外的人說過,既然這兩人已經注意到了這兩個宗教,那就先透露一些資訊給他們吧,沒準在他們瞭解之後,會有一些想法呢。畢竟他們遠在邊疆,這些訊息接觸起來比較容易,更能及時的對一些事情進行處理。讓他們知道這些東西也不算是一件壞事。
不過話又說回來,黃俊明現在真的像是他在信中所說的一樣,對這兩人在邊疆的所作所為很是欣慰,沒有別的,單單為了這中華道教幾千年沒有走出國門的這一步在這兩個人的手底下終於邁出去了。這一點就足矣讓黃俊明高興一陣子了。
道教並不是不適合對外傳輸,但卻有著一個致命的前提,就是說道教和整個中華文化聯絡在一起密不可分,想要了解道教,就必須要了解中華文化。而縱觀古代歷史,但凡瞭解了中華文化的無一不被中華文化所同化,成為了中華的一份子。所以黃俊明便將這道教強盛的方法依託給大唐這個偉大的朝代。
唐朝時註定不會安分的,註定會向外擴張,也正是因為唐朝會擴張,因為他的強盛,才會讓蠻夷來朝,萬國臣服,也正因為這一點,才會讓周邊的屬國和大唐打下來的地盤接觸到中華文化,並逐漸被中華文化所同化,道教才有向著外界更進一步的可能。而自古以來,每一個帝王都會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開疆擴土的期望,每一個將軍都會有裂土封侯的願望。而這種期望和願望,正是道教所需的一股子東風,帶著道教乘風破浪,走出國界,走向更遠的地方。
而現在突厥還是唐朝的大敵,也沒有滅亡,但突厥卻透過和唐朝的通商,提前瞭解到了道教,而萬冥子和沐軒子也不負眾望的將道教擴充套件了出去。這無異於給道教的發展找到了一個全新的模式一個值得借鑑的模式,依託大唐是一,透過商業貿易是二,相信就這兩點,在一段時間之後,道教遍佈整個亞洲那都不會是一句空口之言。
———————————————————————————————————————————————————————
今日第二更,接下來還有,加油加油,目標一萬一千字,啊瘋了!!!!!!!!!!!!!!!!!!
252 天之道與自然之道
黃俊明的信最終被驛卒取走寄送了出去,承載著黃俊明的期望和囑咐,奔向了遠方的邊疆,而黃俊明又要開始日復一日的道藏編纂生活。
當然黃俊明註定是不能安生的,雖然身在長安,所遇到的事情和任務無非就是那麼幾件沒那麼幾個。可是還是讓黃俊明有些厭煩。比如說現在。
李承乾在聽了黃俊明讓他觀察什麼東西吃蝗蟲之後,便時常出沒於林間地頭,看著一隻只蝗蟲的最終結局。而現在他認為對於蝗蟲相當的瞭解了,立即一蹦三條的找到了黃俊明。
“仙師,承乾知道什麼東西可以消滅蝗蟲了!”李承乾稚嫩的聲音對著黃俊明一板一眼的說道。
“哦?說來聽聽?”黃俊明對於李承乾所能觀察到的東西不用想都知道。自然並不是很感興趣,很是隨意的回答道。
雖然黃俊明不感興趣,可是對於李承乾來說,這可是相當有樂趣的事情。聽到黃俊明讓他說,立馬神色一正,開口說道:“仙師,承乾發現,青蛙、蟾蜍這兩個長的差不多的東西對於吃蝗蟲可是相當的快的。而且我還發現青蛙不能離開水源太遠,但是蟾蜍卻能在比較乾旱的地方捕殺蝗蟲,除了這兩樣之外,承乾還看到一些小蛇是吃蝗蟲的,還有刺蝟,家禽,飛鳥等等等等”李承乾掰著手指頭說著,雖然他知道很多鳥都吃蝗蟲可是由於認知度有限只好用等等等等做了代替。
“不過仙師,承乾卻也同樣發現,那些蛇、刺蝟、家禽、飛鳥等等的除了吃蝗蟲也吃青蛙。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他們不能和平相處麼?這樣的話他們都去吃蝗蟲,那明年的蝗災豈不是可以安穩的度過了?”李承乾似乎對這些動物為什麼互相吃來吃去表示很強烈的不解,而且出於小孩子的天真,更是想讓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