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然正氣,若說這世界上真的有傳說中所謂的高人的話,或許這就是了吧。

山上的生活非常的清淨,而且很艱苦。這座峨眉主峰上似乎沒有任何人知道在這半山腰上有這麼一座道觀,再加上峨眉山險峻的山形和蔥鬱樹林的遮掩,道觀中來來去去的也只有這三人而已。

每日喝的是清早從山下溪流打來的水,吃的是道觀後面自己開墾的一片菜地稻田出產的糧食,生活必須的需要用錢去買的東西,是中年道士峨眉山的這幾座山峰上尋找的藥材,在山下賣了之後才買來的。

自給自足,清淨自然的田園生活。如果忽略偶爾從山道那邊的纜道上傳來的嬉鬧的人聲的話,就更加像是書中描繪的隱士一樣的生活了。

丹辰子和參宿每日早起都會吟誦《功德經》,然後就開始打掃道觀,去山下挑水,準備一天的食物。午時過後,丹辰子就躲進了房門中半步不出,參宿則會在一片竹林中練武,雖然兩人沒有特意囑咐,但是李溪從不去偷看,所以也不知道參宿每日都練些什麼功夫。到了傍晚,老道士從房中出來,就會和參宿論道,講的是《道德經》、《陰符經》一類的道家真經。吃完晚飯後,兩人做完晚課就會及早入睡了。

這樣的日子雖然簡單清幽,但是清苦的很,李溪從小生活優渥,來到這裡後更是收到了諸多影響生活豐富多彩的很,他在一開始簡直想象不到這二人是如何在這裡幾個月,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熬下去的。

不過住的日子久了之後,李溪從中慢慢發現了一絲生的意趣。他每日跟著丹辰子參宿早起,但是為了避嫌在這兩人在一起的時候從不露臉,只是再打掃和做飯的時候加把手而已。除此之外,他就是練功,不停的練功。多日下來,不僅沒有寸進,反而心思浮躁了許多。

後來,在丹辰子有意無意的幾句話的指點下,李溪恍然大悟。從那以後不再用功練武,而是每日在山中轉悠,累了就坐在大青石上面觀察天象,自然,萬物。

看那些在天道造化中早已生存了數百年數千年的大樹怎樣開花結果,看山中的猴子們怎樣覓食戲耍,看青石邊被壓扁的一根草如何頑強的探出頭來搖曳,看腳邊的螞蟻怎樣搬著糧食結隊入洞

越看,心就越靜。越看,靈臺就越清明。

有時候入迷了,往往會忘記時間,在恍然驚醒之後,不是天已擦黑,就是天上突然落下了豆大的冰雹雨水,啪啪啪的打擊著地面,驚的四周的萬物全都屏住了呼吸,然後李溪也從這猶如冥思一般的狀態中醒來,抱著頭躲進道觀中。

時間長了,就悟了,至於悟了什麼,李溪說不上來。

李溪隨身帶的換洗衣物不多,都是些行動不便的時裝,有幾件還被山中的猴子調皮了叼了去,然後換上衣物在他面前成群結隊的路過,做鬼臉。惹來丹辰子和參宿的哈哈大笑。

或許是因為峨眉山中的猴子見多了道士的青袍,沒有見過這樣精美的時裝的緣故,李溪為數不多的衣物竟然意外的受歡迎,不過十天,滿山的猴子都知道來青雲觀偷東西了,李溪的衣物或成件,或一塊一塊破布片的被這些猴子穿在身上,看起來滑稽的很。而李溪的衣物也過早的消耗殆盡了。

對於這些猴子調皮到近乎頑劣的舉動,如果換做以前,李溪鐵定是繞不過它們,會好好的跟這群猴子玩一玩鬥智鬥勇的。但是現在他不知想通了什麼,竟然眼睜睜的看著這些猴子偷衣服,然後嬉耍,偶爾在山中見到某隻母猴子背著小猴被卡到石縫或者山澗中,也會伸手幫助,心中竟也一絲怒氣也無。

衣服沒有了又何妨,借參宿道長一件道袍披到身上,也做幾天道門中人吧。

有時候看著小猴子中的小猴子不怕自己,竟然跳到自己肩膀上對著自己的頭髮亂撓一把,然後嘰嘰的捂著嘴嘲笑一下自己,李溪也會會心一笑,然後將溪水引過來,潑這小猴子一身作為報復而已。

道觀是用青磚堆砌而成的,少說也有百十年的歷史了,很多地方都破舊不堪了,看來也是從建成後就沒有怎麼修補的緣故。遇到颳風下雨天的時候,雨滴往往會透過屋頂滲透出幾滴來,滴在屋內的任何一個角落,頗有些屋漏又逢連陰雨的味道。

李溪的衣服雖然被這些猴子順光了,但是信用卡卻沒有丟,卡里面的錢對其他人來說雖然不算什麼,但是對這個道觀卻算的上是一筆鉅款了。李溪有幾次提出來想要自己出資,重新修葺一下道觀,都被老道士丹辰子給揮手拒絕了。他對李溪說,修道之人本來就是清修,不需要太重物慾。至於修葺道觀,三清道尊的真身還好好的,大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