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司徒官府:負責土地、戶籍、賦役等事務。
春官大宗伯府:負責禮儀、祭祀、曆法、樂舞等事務。
夏官大司馬府:負責軍政、軍備、宿衛等事務。
秋官大司寇府:負責刑法獄訟及諸侯、少數民族、外交等事務。
冬官大司空府:負責各種工程製作事務。
=
西周的六官制度,是適應西周當時的社會制度,即奴隸主對奴隸專政的一種制度。西周的太宰,最初本職是宰牲官之長。在殷代之初,伊尹以滋味幹湯,後來做了宰相。西周也以太宰為宰相。太宰的本職,實際就是周天子的宮內大臣或奴隸總管。
只有在周天子下了“百官總己以聽於冢宰”的命令之後,太宰才有權總攝五府,變成冢宰。所謂“五府”,是指地官司徒府、春官宗伯府、夏官司馬府、秋官司寇府、冬官司空府而言。五府都得接受冢宰的命令,冢宰就由宮內大臣或奴隸總管變成而和後世內閣首相相似了。
這套西周奴隸社會的官僚體系,宇文泰本想原封不動地把它搬到自己的政權中,這自然會碰到一些困難,所以北周的統治者沒有機械地襲用《周禮》的六官制。例如軍隊的建設,六軍禁衛和府兵制度,並沒有因實行周官制而打亂,又如地方官制自總管、刺史、郡守、縣令至黨正、里長等一套組織也依舊原封不動地儲存下來。
當然了,如果五府不總於天官,那麼大冢宰就沒有實權,皇帝則把國家的最高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裡。雖然日常性的政務工作仍由六官來處理,但大事的決策,則必須要與皇帝很接近的官僚才能參預。這樣,天官的御正大夫,“任總絲綸”,就成為中書監、令之任了。納言大夫,出入侍從,就成為門下侍中之任了。春官的內史,由於“朝政機密,並得參詳”,地位也顯得非常重要。
=
北周爵位制:
北周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皆加“開國”。後改《周禮》九命之制“諸侯為外命,公九命,侯八命,伯七命,子六命,男五命”。共計有王、郡王、縣王、國公、郡公、縣公、縣侯、縣伯、縣子、縣男、鄉男,凡十一等。
比如楊堅是隨國公,是正九命;楊敷是臨貞縣公,是九命;而楊敷的堂弟楊文紀卻是華山郡公,也是正九命。本書為了表述方便,一律稱為某某公,比如稱楊堅為隨國公、楊敷為臨貞公,楊文紀為華山公。
=
兜鍪:頭盔,古稱“胄”,秦漢以後叫“兜鍪”,亦名“首鎧”、“頭鍪”。兜鍪形狀象鍪。鍪是一種炊具,圓底、斂口、邊緣翻卷。
=
第一章 驚波一起三山動 第四節
斷箭趴在案几上,下巴枕著手臂,歪著腦袋望著案几上的燭臺,心裡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
鎮將府的衛兵請他進城的時候,他正在吃飯。項雲和幾個兄弟都很擔心,一個個哭喪著臉,像要生離死別一樣。他也不知道說什麼好,如今人已到了陽關,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一行人乘著夜色到了鎮將府,他被直接帶到了後堂一間雅緻的偏屋內。衛兵叫他等著,說鎮將馬上就會見他。
等待是一件很難熬的事,時間好象突然凝滯了,顯得特別漫長。斷箭身心疲憊,漸漸支撐不住,眼皮越來越沉重,昏昏欲睡。這時燭臺上的火焰輕輕跳了幾下,接著燭芯“啪”地爆出一聲脆響。聲音雖然不大,但在幽靜的小屋內聽起來卻非常突兀。斷箭猛地睜開眼睛,耳中隱約聽到一陣腳步聲由遠而近。
斷箭心頭微緊,略感窒悶,慌慌張張地站了起來。
房門推開,李雄走了進來。他換下了戎裝,穿上了青色寬袖長衫,威武之中填了幾分瀟灑和儒雅。“這位是昭玄公……”李雄指了指跟在後面的高熲,笑著說道,“昭玄公是春官府的內史下大夫,他有話要問你。”
斷箭慌忙跪下,行大禮。他不知道昭玄公是何許人也,但對方是長安來的人,而且還是皇帝身邊的近侍大臣,這種人突然出現在邊鎮有些不可思議。難道邊鎮出了什麼大事?這個念頭剛剛從他腦中閃過,一隻白淨而修長的手就出現在他的肩膀上,接著一個溫和優雅的嗓音從頭頂上方傳來,“起來吧……”
高熲的個子比斷箭要矮上一截,他稍稍仰頭,兩眼望著神情緊張的斷箭,看了又看。李雄掩上門,慢慢走到高熲身邊,“像不像?”
高熲沒有說話,他向後退了兩步,上上下下仔仔細細打量了很長時間,然後又繞著斷箭轉了幾圈,眼裡的驚異之色越來越濃。高熲這種奇怪的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