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在。柯達流傳的黑色幽默:柯達與泰坦尼克號有何區別?答案是:泰坦尼克沉船的過程中有交響樂相伴。
在中國市場上,柯達同樣是一個落後者,富士佔據著中國膠捲市場七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如果透過常規的市場競爭,柯達沒有勝出的可能性。
因此,當裴學德突然對中方提出全行業收購中國膠捲企業的時候,在場的所有人都覺得荒誕不經,這是預先沒有討論過的話題,甚至連裴學德的高階隨從們都是第一次聽說。
然而,只有朱老闆不覺得這是異想天開,因為在他的心裡,正盤算著另外一局棋。
“如果說柯達的現狀是焦頭爛額的話,那麼,中國膠捲業則算得上是走投無路了。”朱老闆對範無病說道,“與家電、飲料等行業一樣,改革開放之後的中國膠捲業改造,也是從成套裝置引進開始。從八十年代初開始,各地政府爭相立項,相繼從柯達、富士和德國的愛克發引進了成套的彩色膠捲生產線,其中,廈門福達與柯達的引進專案投資十五億元,汕頭公元與富士的專案費用更高達四十億元。在短短十年內,中國建成了七家膠捲工廠,成為世界上擁有膠捲企業最多的國家。國營企業的所有痼疾都在膠捲業集中地暴露出來,鉅額的重複投資,缺乏技術消化能力,市場競爭乏術,機制僵化而管理混亂。到一九九三年前後,國內膠捲企業全數虧損,行業總負債超過了一百億元。面對這樣的局面,我也束手無策了。”
便是在這樣的時刻,同樣身處困境的裴學德指出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朱老闆談起了這件事情,精神就有些煥發了,“在我看來,柯達的方案是誘人的。在中國政府改革國有企業的過程中,柯達將帶來三樣東西,一個是技術,一個是世界級的管理,一個是至少十億美元的投資。”
不過,柯達的要求也是排他性的,他們不允許任何國外的競爭對手進入中國,因為他們要重組現有的老企業,而其他競爭對手則可以從頭開始建造新的工廠,這是不平等的。
“但是從一開始,柯達方案就面臨兩大障礙,一是國內膠捲企業的反彈,二是日本富士的抵制。”朱老闆對範無病說道,“所以一開始就有人在罵我是賣國賊啊!”
範無病曬然一笑,搖了搖頭。
誠然,將一個重要的產業全數轉託於一家跨國企業,這在中國企業史上是一個聞所未聞的做法,且不說各企業早已有不同的合作伙伴,在利益上犬牙交錯,在市場上矛盾重重,其實這一動議本身,就意味著民族膠捲產業的全軍覆沒。
最近幾年,國內本土企業勃然興起,振興民族工業的呼聲不絕於耳,柯達方案受到的抵制也是自然而然的,至少大家都打出來一面旗幟就讓人有些抵擋不住,這就是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了是傷人的利器,用不好了就是自殘的利器了。”範無病對朱老闆說道,“就對於膠捲行業而言,中國的整體膠捲行業受日本人的影響太深,暴利是有的,可是都被人家給賺了,即使是要在振興民族企業的口號下進行重組,也離不開日本人的黑手操縱。現在大家這麼叫喊,無非是有一些利益集團在幕後操縱而已。再說了,一個賣膠捲的,有什麼好重要的,關係到國計民生了嗎?”
朱老闆聽了範無病的話之後,臉色好了很多,笑著說道,“嗯,你的話跟我的意思差不多。當時有人說,國有比重下降,私營比重上升,會不會把社會主義變了?我就說,性質變不變,關鍵在於經濟命脈,至於那些漢堡包、幾個膠捲、頭髮夾子,你搞幾個外資,有什麼關係呢?”
“但是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是想不通的,因為他們不能夠站在全域性的高度看問題,眼光自然是有侷限性的,所以這些人的意見可以當成是在放屁,不須理會。”範無病說道,“不過,作為壟斷了中國膠捲市場的日本人,反應怎麼樣?抵制的力量應該很大吧?”
“日本人的反應倒是不足為慮了。”朱老闆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倒是很輕鬆的。
“哦?”範無病感到有些奇怪,日本人一向是最擅長在中國經營的,怎麼可能找不到幾個有實力的官方支持者呢?
朱老闆很快就說明了其中的內情,讓範無病不由得感到有些意外。
自從柯達公司的對於中國膠捲全行業收購提案傳出來之後,作為膠捲市場的壟斷者的日本富士的抵制自然是非常激烈的。
柯達動議明顯帶有行業壟斷的意味,一旦定案,便意味著富士從中國市場的出局。
但是,有點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