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5部分

在的黃河下游地區可以說是兩個極端,三晉大地戶山脈眾多。縱橫交錯,千川萬整猶如一個巨大的迷宮。

大唐多山,少平原,所以礦物出產豐富,但產糧地卻只有幾處,黃河一河,唯富一套,說的是大唐的最重要的糧食產地,河套府,河套府不僅僅出產糧食,而且出產河套戰馬。加上大唐多山,出產各種珍貴的礦物,所以大唐的兵甲無論從質地還是質量上都遠超過中原各國而大唐的明光鐵騎更是威震中原的雄兵。

大唐的皇都建在黃土高原之上。位於晉水河畔,擁有黑金之都的晉陽府,晉陽府周邊出產優質的黑煤,而在晉陽周邊的大小河”之中,分佈著大唐皇國規模最龐大的兵器作坊。縱橫制器坊,大唐的兵甲,器械在中原具有很高的地位。

而三府最後一府就是洛陽府。河套產糧產馬,晉陽出煤出鐵,而洛陽卻只出產糧食,不過洛陽卻屬於中原腹心,四戰之地,北面為大清王國,東面為大宋皇國,南面為東漢皇國,西南為大秦皇國,幾乎洛陽府四周就沒有安穩的地方,洛陽府的處平原,少讓。多水,平原廣佈,土地肥沃,乃是重要的糧食產地,大唐不缺兵早,不缺戰馬,也不缺人,唯一缺的就是糧食,如果非要形容大唐,那就是七山一水,兩分田,而大唐皇國的人口卻擁有三萬萬,比起大宋皇國的人口還多。

大唐皇國多山,山川縱橫,而這種天然的地域分割,讓三晉大地上的戰爭遠不如中原平原來的激烈。而且大山是最天然的防護,幾乎中原每一次戰亂,大批的人口就會湧入到大止內部,儘管大山環境更加的惡劣,但卻並非活不下去,而經過李世民數年的治理,大唐皇國依靠大山。少有外界干擾,反而後來居上,快速崛起,北拒天可汗國,東攻清國。南面與漢中大秦爭奪西域,東南則在中原各路諸侯國瓜分中原。

洛陽府納入大唐不過五年時光,可以說為了奪取洛陽府這個肥肉,大唐出動了八十萬大唐軍士,以尉遲敬德,折御勳,段志玄三人為帥。兵分:路出壺口關,參與爭奪五百里洛水之地,當時的中原地方各諸侯打做一團,可謂是混亂無比。大唐兵馬南下,一舉擊潰了七路爭奪洛陽府的諸侯,而這七路諸侯如今早已經灰飛煙滅,大部分都轉投了他人,而當初爭奪洛水之地最強大的對手就是如今的宋國平王朱溫,朱溫當時擁有兵馬六十萬,兵強馬壯。佔據中原七州之地,連洛水之地也佔據一半,不過最後仍然在敗在了大唐明光鐵騎的馬蹄之下,要知道明光鐵騎可算得上的重甲鐵騎了。而單純以步兵為主的朱溫大軍怎麼可能抵擋得住,而正是因為有這支重甲鐵騎,大唐得以佔有富饒的洛陽府。

當時的洛陽城不過是洛水河畔上的一座毀於戰火之中的小城,大唐開元三年,也就是烽火六年中旬,李世民著工部在洛水河畔上營建洛城。因居於水之北,山南水北為陽,所以此城名為洛陽,建造洛陽除了要建造一座大城,以守禦地方之外,當時也有收攏難民青壯的意思,以糧為工,之後,到大唐開皇元年,烽火八年底,烽火八年為大唐開皇元年。歷時兩年半的時間裡洛陽城擁有了大城的雛形,到開皇四年,洛陽城的營建仍然未曾結束。

五年之間,洛陽不斷的擴建,成了人口百萬的大城,而周邊的洛水流域同樣成了一個巨大的糧倉,而大唐在洛陽府一地就駐紮了兵馬五十萬,其中騎兵十萬,明光鐵騎三萬,並派駐大將,侯君集,張公謹等人駐紮,開皇三年,也就是烽火十年底,得知大宋皇國內部八王之亂,李世民派大將尉遲攻,折家將,以及自己的弟弟小霸王李元霸等眾多武將帶領二十萬兵馬再次進駐洛陽府,洛陽府一地之兵馬達到了恐怖的七十萬,不過這些兵馬看似不少,但實際上可動用的卻是不多,除了此番派駐的二十萬兵馬外,只能動的兵馬不超過十萬,餘下的兵馬要防備周邊諸侯,尤其是西面的關中大敵,大秦皇國。去歲冬大雪,所以兵馬到達洛陽府之後,已經進入冬日,於是只能等待來年,卻不想開春之後,黃河氾濫,作為黃河支流的洛水同樣遭了災。但好在洛陽府城守蔡笆提前做了安排,災害並不嚴重,但也拖延了三月出兵之日。

四月中旬,就在開封府大宋皇帝趙匡胤攻打祁州之際,洛陽府的大唐兵馬終於動了,尉遲恭為帥。統兵三十萬,以折御勳前鋒,李元霸為前鋒部將,攜兵馬步兵三萬,騎兵兩萬攻宋。

大唐開皇四年四月下旬,大唐前鋒軍來到了宋唐邊界,瓦子口,與引兵而來的朱溫大軍對陣瓦口河畔。

瓦口河乃是一條卜河,河寬不過十丈,周邊地勢平坦,但瓦子口作為宋唐邊界,尤其是在朱溫曾經在大唐騎兵手下吃過大敗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