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1部分

總爺不象是這樣的人。”李佑愣了愣神,道:“這樣的大事,朝廷也不會不管吧?”

“朝廷當然不會不管……”

有人剛接句話,杜忠便揮手道:“甭廢話了,該幹啥幹啥去。”

李佑默然,他知道是杜百戶信不過自己,不把實情告訴他,所以將別人的話頭給打斷了。

“俺回去問總爺。”李佑倔強的道:“他不是這樣的人,你們等著,俺這就回去。”

“呸,傻狍子一個,這世道當官的還有好人?”

李達恨鐵不成鋼,感覺李佑太給他李家宗族丟臉,忍不住又一口唾沫噴過去。

“李達,要是俺對,這兩口唾沫俺得還給你。”李佑看著平和,性子是十分執拗的,要不然也不會舉家逃跑了,他認準的事情,當然也不會輕易變化,告別眾人,他匆忙又往總兵府邸趕過去。

……

……

孫承宗越走越心驚,城中的氣氛已經可以說是隻能用火爆來形容了。整個城市,就象是一隻在不停添火的油鍋,油星子已經開始爆起來,一會兒就要炸鍋了。

整個遼陽城二十萬人以上,與軍戶相關的就是佔了大半,他一路走來,不停的有人聚集,謠言滿天飛,幾乎到了荒誕不經的地步,什麼要搶小孩製藥,替皇上選秀女的話都出來了,反正老百姓怕什麼,謠言裡頭就有什麼,到這地步,孫承宗已經知道事情不簡單,縱使是惟功真的要做什麼不妥的事情,也沒有這種全城義憤的道理。

這裡頭,沒有人搗鬼才是真的活見了鬼。

大明到了萬曆年間,已經形成了初步的市民階層,當然比起北宋時還差的遠,論民間經濟的活力,富足,明朝萬曆年間雖然比以前強得多,但經過蒙元的百年剝削和慘烈的戰亂,到現在都沒有恢復到北宋時最繁富的水平。

別的不說,光是說金銀產量,還有銅錢的出產,明朝二十年銅錢的製成量都比不過宋朝的一年,鐵礦的開採量,也是遠遠不如北宋,這些硬指標上明朝比宋朝落後就是落後,沒有什麼話可說。

好在隆慶和萬曆年間,僵硬的封海政策終於被取消了,代之而起的就是海外貿易井噴般的發展了起來,雖然得益的是大海商和半海盜半海商的冒險家,但因此而受惠的人也是很多……蘇州一帶,早就不種稻米了,全部改為棉田和種植桑樹,每到春天憑養蠶和賣桑葉就能賺到足夠的生活費了,加上當當織工,自己紡布,生活比起遼東來真是天上地下,在江南,因為這些活婦人也能做,收入還真不低,所以婦女的地位也水漲船高……經濟收入決定家庭地位,這是絲毫不錯的。

一點變化,可以改變一個社會,這也是值得研究的有趣現象。

在現在的大明,商品經濟發展的比前二百年要快得多,市民階層也多,代之而起的就是市民文化和整個階層的覺醒……在萬曆年間,所謂的抗稅事件有無數起,萬人以上規模的就好多起,最著名的當然是蘇州五義士事件,數萬蘇州市民群起暴動,抗議錦衣衛抓捕蘇州名士周順昌,當場打死兩個校尉,後來五義士出來頂罪,甘願受刑,平息了事件。

朝廷也不為已甚,並沒有窮追猛打,一城人皆反,鬧事的主力最少過千人,但處死五人後也就息事寧人,了結了此事。

現在萬曆朝此起彼伏的兵變和民變還沒有開始,不過如果遼陽城處理不當的話,很可能就是一場大規模的民變的開端,而遼陽是重要的戰略城市,城中的主要居民是軍戶,暴動的危害性就更加上升了不少……林紹勇兄弟和王政和,還有背後的大佬們,打的便是這樣的主意,一旦事起,可以藉機調走惟功,或削弱他的權責……反正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至於被他們用謠言起鬨騙出來的百姓會遭遇什麼事,受到多大的損失,那他們反正是不會去管了。

……

……

孫承宗是老老實實的投了名刺,然後就是在外頭的門房等著,以他的身份,還不夠昂然直入的資格。

坐在門房,他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著四周的環境,看到熟悉的軍人穿著那一身軍服,忙忙碌碌的樣子,他的臉上,也是顯露出會心的微笑。

這種感覺,十分熟愁,也是叫人感覺內心舒服,如果不是今天發生在眼前的事情,孫承宗的心裡,想必還會輕鬆很多。

“咦,這不是孫先生?”

就在他等著傳見的功夫,一個身材壯實的青年軍官,還有一個高大的黑炭頭身後接著一個麻臉軍官,三個青年軍官都是標準的軍人儀表,正從總兵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