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6部分

接著一個,感覺2013年從頭到尾,他們就在看他們兩個重新整理一個個的記錄並且在全世界刷知名度。

忽然有人倒抽了口涼氣,“今年是菲爾茲獎頒獎吧?這兩位大神去年這麼努力刷存在感,不會是衝著菲爾茲獎去的吧?”

菲爾茲獎四年頒發一次,只頒發給沒有超過四十歲的青年數學家,是數學界的至高獎項,可以說每個數學家都以獲得這個獎項為榮,這也是他們奮鬥的目標。

可到現在為止,最年輕的獲獎人是塞爾——格羅滕迪克的好朋友,當初就是他們兩個引爆了數學界,把數學界炸了個天翻地覆,而當年塞爾獲獎是28歲,而舒爾茨今年27歲了。

舒爾茨如果獲獎那就是真的打破了記錄,而如果洛葉獲得——

還是那句話,絕對是後無來者了。

因為她才21歲啊!

“你們不要嚇我啊,我膽子小,不禁嚇,21歲的獲獎人,我想去死一死了……”

不說年紀,兩人光是去年刷的存在感,就足夠去競爭菲爾茲獎候選人了!

——雖然菲爾茲獎沒有候選人,只在世界數學家大會上直接公佈成果。

而隨後就是艾倫沃特曼獎獎頒獎和伯克霍夫獎頒獎,洛葉毫無疑問都獲得了獎項,光是這兩個獎項加起來就給她帶來了一百多萬美金的收入。

比起來舒爾茨的發言,她在兩個重要獎項的獲獎感言更為簡潔,而相較於她簡短的發言,她在後面的採訪回答更為廣為流傳。

“數學首先因本身而存在的知識體系,其次,應該是表現宇宙的一種語言。如果你只是關注前者,那你就無法看到數學解除我們束縛的方式,如果只認為數學是智慧的結晶,那你就看不到自然對我們追尋真理的指引。”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見

☆、208

在洛葉成為博士生後,她的博士生導師換成了愛德華·威騰; 剛剛在代數幾何領域掀起了驚濤駭浪的洛葉在眾人的驚訝的視線當中; 把領域換成了數學物理。

——這只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 從數學角度來看; 洛葉研究的主要物件還是微分幾何也就是黎曼曲面。

對此,她的研究生導師德利涅教授並沒有任何意見——她既然能在暫時放棄群論後一年內就在代數幾何領域完成這樣的成就,那再次轉換了領域後依然可以。

她這樣的天才就是給她充分的研究自由。

凱特把一本雜誌放到洛葉眼前,悠悠嘆了口氣,“想不到我第一次上新聞是因為你。”

雜誌的第一頁就是洛葉獲獎的照片,旁邊是洛葉在被記者採訪時說的那段話,這段話極富有哲理性; 這段話流傳出去後; 跪拜大神的都表示洛神很有哲學家的風範; 而後面也有隨機採訪普林斯頓同學對洛葉的印象。當然,洛葉在本科時都和同學甚少打交道,屬於久聞其名,不見其人的那種; 在採訪中同學也表示了這一點; 還都肯定的表示如果想偶遇洛神,圖書館是最有可能的地方。

洛葉在校內為數不多的幾個還算親密的朋友都有所提及,凱特就是其中之一,在看到凱特的資料後,記者彷彿明白了洛葉那段話為什麼會具有這麼多的哲理性,因為她好友是哲學系的啊!

凱特本身就屬於哲學系的天才; 可以說也非常具有話題性,她悠悠道,“等我讀碩士的時候,你已經要拿到博士學位了吧?”

洛葉:“如果你想,你可以很快畢業。”

凱特道,“那多沒意思——”

她就喜歡學校的氛圍,所以她要按部就班的一步步的畢業。她現在拋棄了康德,又開始研究尼采的哲學——權力意志。

尼采短暫的一生充滿了悲劇,他生前寫的書無人問津,本人也默默無聞,而在他瘋了之後,財富和榮譽接踵而來,而他死後,他的理論被希特勒利用融入了納粹主義,二戰後,尼采名聲掃地,本人被訂上了恥辱柱,可實際上他本人反種族歧視者。

而對於尼采本人,哲學界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在歷史上,有一個叫尼采,他認為自己是太陽。”

然後他瘋了。

而凱特自然也不是忽然開始對尼采產生了興趣,準備深入研究一番,而是洛葉最近在看的書的封皮上,就寫著一段經典的對白。

愛因斯坦:玻爾,上帝不擲骰子。

玻爾:愛因斯坦,別去指揮上帝去怎麼做。

最後一句是尼采式宣揚——

愛因斯坦的上帝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