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疑惑的視線中,他嘴角抽了抽,“——單位是華夏S市一中。”
後面是要寫單位的,而他們看的論文,幾乎每一篇都是XX大學,OO大學,第一次看到單位後面跟著中學。
他剛剛都想聯絡對方,是不是寫錯了?
而一個同事在他提醒下想起來了,“我記得這篇論文,我當時也覺得奇怪,如果對方沒有寫錯的話,一箇中學教師寫高階數學論文?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就暫時放到了一邊,後來忘了。”
雖然是中學教師,不是那些“民科”,可對於數學家來說,教中學的老師,和民科估計也差不多了。
所以他當時遲疑了下,準備再看看,再決定要不要給專業審稿教授。
他們碰到這拿不準的情況時,就湊在一起商量,商量了一會兒,他們最終還是決定發。
看看阿德爾,他第一次投稿的時候,他們還不是發了?
看論文格式什麼的沒有問題,內容他們看不出來對錯,人也名不見經傳,可符合他們投稿的規定,也符合他們篩選的規定。
作者有話要說: 午安
☆、138
滿足了這兩個條件,他們就要按照規定發給審稿教授。
再然後就是洛葉這個名字第一次見; 單位也是個中學; 從他們內部的評價等級來看; 這篇論文的質量水平應該不會太高; 他們商量了一番後,決定把這篇論文發給了今年剛剛成為他們期刊兼職編輯的三位教授,等待他們的稽核結果。
他們沒有一個人想到投稿的人會是一個學生,還是一個高中生,一箇中學教師給他們期刊投稿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更何況是一個學生?如果知道了,對待這篇論文他們會更慎重的討論要不要給過初審這一關。
而現在他們就把這當成了一個普通中學教師的投稿發給了專審教授。
同時; 在洛葉提交論文的頁面; 那個提交成功也變成了等待稽核; 有了這四個字,最遲一個月就會有結果了,洛葉看到這個四個字,又點開了另一篇; 也顯示稽核中; 確定暫時沒有出現什麼意外情況,洛葉又把電腦給關了。
她同時想起來該翻一翻手機了,在她忙著做實驗的一個多月,手機就隨手丟在那了,直到餘電耗盡自動關機了,乍一開啟; 幾十條未讀簡訊和未接來電跳了出來。
這些簡訊和未接來電幾乎全都是來自於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