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的行徑,必然會激起反抗。衝突,妥協,再衝突……直到流血衝突,大規模反抗,然後,就是蘇俄紅軍強有力的鎮壓。最後雖然在哈薩克黨員幹部的勸說,勉強平息了衝突,沒有開槍。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蘇維埃已經喪失了大部分民眾的信任,或者說蘇俄再次讓人們記起來沙俄,只是依靠強大的武力壓制,才能維護統治。
1921年年末,蘇俄內戰更加激烈,就將這些地方的部隊,抽調精銳回國參戰。
哈斯木的所做所為,取得了蘇維埃的信任,成為阿拉木圖某某黨支部成員。現在阿拉木圖某某黨支部開會,正在討論,紅軍大部隊離開後,如何應對這一變化。
按照庫爾金的意見,“這時候,我們應該緩和一點兒。畢竟我們是內部矛盾,民眾的覺悟是不高,只考慮個人利益……但覺悟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我建議,採用緩和的手段,廣泛開展宣傳活動,深入到群眾中去,加強思想教育。
……”
但哈斯木則有不同看法,“我不能同意庫爾金的意見……現在,大部隊的離開,我們清楚,老百姓也知道。這是沒有辦法封鎖訊息的。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候,一步也不能退。如果我們稍為軟弱,只怕後果不堪設想。
……
強硬,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我們只有比以往更強硬,才能夠讓民眾認清形勢。”
……
葉努斯梅托夫(阿拉木圖某某黨支部書記)傾聽了大家的意見和看法,最終混合了兩種意見,決定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面廣泛宣傳,取得人民的理解;一面嚴陣以待,如有抵抗,立刻嚴厲鎮壓。
隨後,莫斯科再次發來了糧食徵收命令。
這一次,誰也不能夠阻止流血的發生。也許是紅軍主力的離開,助長了哈薩克人抵抗的決心;也許是主力的離開,增加了紅軍戰士的恐懼;也許……
也許還有很多,但事實只有一個——阿拉木圖某某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暴力抗稅活動,紅軍開槍鎮壓,直接打死打傷數十人。
訊息一經傳出,哈薩克人群情激憤,暴力抗稅活動很快蔓延到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全國。軍事化的蘇維埃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組織,它迅速作出反應,要求各地區採取強力措施,迅速將一切消滅在萌芽狀態。結果也正是如此,在殘酷血腥的鎮壓下,沒有組織的、哈薩克人自發性的反抗,很快被平息。然,蘇維埃就像坐在火山上。地上的岩漿冷卻了,底下卻是洶湧熾熱。
中國遠征軍的進攻,就發生在這個時候。
“蘋果之城”阿拉木圖城始建於1854年,1867年成為土耳其斯坦—總督轄區的行政中心,1920年成為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首府,也是極重要的戰略要地。本來,這樣的地方紅軍決不會輕易放棄。但隨著蘇俄主力的離開,及裝備訓練的差距,使蘇俄紅軍的頑強抵抗,失去了意義。僅僅兩天時間,守衛阿拉木圖的五千紅軍就被擊潰,遠征軍以輕微的傷亡,被打死打傷一千多紅軍,並俘虜了其餘部。
值得一提的是,紅軍守衛阿拉木圖,並沒有得到多數民眾,尤其是哈薩克民眾的支援。
遠征軍攻克阿拉木圖以後,並沒有停滯不前,騎兵師迅速分兵兩路,按預定計劃,一路向北,一路向西,大肆進攻。
但是,就像遠征軍發回的電報一樣,軍事不是這次行動的主要部分。紅軍主力撤回國內,阿拉木圖地區作為首府,也只有區區五千紅軍守衛,其它地區可想而知。而且,紅軍的裝備極為落後,估計在紅軍裡也是不受重視。阿拉木圖守軍只有二十五門火炮,口徑105mm的老式火炮僅兩門,還有一門是壞的,其餘多為37mm速射炮和55mm山炮,75mm步兵炮僅有六門,且彈藥匱乏。
遠征軍雖然是騎兵師和山地師,單位火力仍在紅軍的十倍以上;兵力也在敵人的七倍以上。又掌握進攻的主動權,以集中攻擊敵人的分散;物資準備也十分充分,大量重卡的使用,隨身攜帶了大批物資,足以應付自如。並且,俄羅斯內戰尚未決出勝負,也就是說,短期內敵人不會有援軍。
這樣的情況下,軍事自然不是主要問題。如何穩定人心,讓民心依附,擁護中國的統治,才是接下來的重點。所以,王澤、韓伯平兩位正副司令,都沒有帶隊出發,而是留在阿拉木圖。準備隨後再率步兵師出發,一路殿後,收拾戰後的局面了。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