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怪哉!!……”
——可憐的少年,把這句幾天來已說了好幾次的話兒,又在心中反反覆覆的唸叨,不知道說了多少遍。
和爹孃一問才知道,夜裡醒言等一干饒州城眾,看到這馬蹄山上空那麼多古怪,而自己的雙親,竟是一無所覺。直到這天清早,醒言娘出來餵雞之時,才發覺這眼前的天地,早已與昨晚迥異!
乍睹此狀,老張頭與他老伴,都以為自個兒懵懂未醒,還在夢中!
“呵~其他且不管它,只要家人俱安便好。”
見爹孃無恙,醒言心下大為寬慰。
因為曾與那龍宮公主相識,又目睹過那諸般怪異,現在已經有些見怪不怪的少年,便以為這事兒就此會平息下去。
但他沒想到的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卻再也不能回覆以往那般清閒。
自醒言家這馬蹄山丘突然拔地而起高聳入雲,這鄱陽左近的州縣,便將這事兒傳得沸沸揚揚。那些問訊而來訪勝歷奇之人,真如過江之鯽,絡繹不絕。初時還能勉強接待,多了卻也實在是不勝其煩。
隨著這些尋幽踏勝之人接踵而至的是,現在這饒州鄱陽地界上,關於馬蹄山這前所未聞的奇異變故,流傳著種種說法;其中不少說辭在醒言聽來,簡直比馬蹄山這事兒本身,還要離奇。
比如,從附近的山民開始傳起,現在大家眾口相傳,一致認為,這馬蹄山乃當年天馬馬蹄踏就的傳說,絕非虛言。不信?看看現在馬蹄山這派森嚴巍峨的萬千氣象,一瞧便知不是尋常山丘;如果不是沾著當年天馬的仙氣兒,又如何會有今天這番景象?
又有那向來主張門閥計程車族人士說,這馬蹄山上的張醒言一家,卻原來是那漢初留侯張良張子房的後裔;這馬蹄奇山,便是當年那張留侯從神仙赤松子遊的飛昇之所。這種也差不多便是怪力亂神的說法,居然在當地士林中流傳甚廣;甚至,還有一位篤信神仙志怪計程車人,親來這醒言家中考察,稱要將自己小女許配與這張留侯的後裔;只有在聽說這位少年卻是混跡於那花月妓樓之中,遭到全家一致反對,醒言才錯過這段也許還不錯的姻緣……
當然,提到這門閥考證,自然有人也宣稱,他認為這醒言一家,是那魏朝的名將張遼張文遠的苗裔——只是,由於這張遼張將軍距離現下朝代不遠,因此這種說法很容易便被找到多處破綻,流傳了一陣子之後,也便偃旗息鼓了。
除了這門閥源流的考證之外,還有左鄰右舍從小處著眼,以確鑿的事實,來證明醒言一家的不平凡。據這馬蹄山主的多位鄰居親眼所見,在這家子弟張醒言尚是幼小之時,有一年過年蒸饅頭,他家在一隻小小陶缸中發酵的米麵,初時只投入小半缸米粉,但那面酵卻是掏了還有,取之不盡,扯了一整夜的饅頭,到天明還沒用完。
據親見者稱,這便是世間難得一見的“青龍酵”了!由此可見,這戶人家,從來便不是平凡人物!
這個傳說,其實甚為荒誕;而那“青龍酵”一詞,也是有些不知所謂。但傳言之人是從不會追究的,絕不會想到要打破沙鍋問到底,追問啥叫“青龍酵”。反正是眾口相傳,述者活靈活現,聽者嘖嘖稱奇,只要知道這事很神奇,便是了。
只不過,聽了這傳聞的當事人醒言,卻是有些哭笑不得:雖然也許自己年幼之事已記不大得,但這所謂“青龍酵”的傳聞,卻十有八九靠不住:自家過年蒸饅頭的次數,實在是歷歷可數,少之又少;即使蒸了饅頭,卻又如何用得起那稻米磨就的米粉面?恐怕這傳說的肇始者,有些想當然了。
除了這些個傳說,坊間還流傳著另一種說法,卻更是荒誕——也不知從哪兒傳出來,說大家這腳下泥土之下,便像那炭火爐一般,有好多燒軟的火紅石漿,便如那鍊鐵爐內的鐵水,流動不已;而現在這座聳入雲端的馬蹄山,便是這些火熱石水突然噴出來,遇冷風凝結而成……
由於這種說法太過荒唐,因此支持者寥寥無幾。
除了這些個虛無飄渺荒誕不經的傳言,對於醒言來說,卻還遇著些更麻煩的事。
自打馬蹄山顯出這份崢嶸面貌開始,便有左近城中的幾個破落戶兒,竟來聲稱這八竿子打不著的馬蹄山,卻原是他們的地產!
不過,現在這些個事兒,對少年醒言來說,只是疥蘚小事;待醒言毫不客氣,在鄉鄰們的幫助下,幾頓老拳將那幾位只想渾水摸魚的混賴之徒打跑之後,便再也沒有這些潑皮上門騷擾——
因為,藉著這次馬蹄山的突變,少年醒言現在在這饒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