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進衛這麼一說,那些不知道他真正來歷的文臣就納悶了,怎麼中興侯那個海外的家鄉還有遼東的傳聞,這可真是奇怪。
而文華殿內的崇禎皇帝、溫體仁和王承恩卻是知道鍾進衛的意思,不由得都是大喜。
不過溫體仁有點迷糊,他趕緊問鍾進衛道:“鐵礦是個好東西,但那油田是什麼,也是好東西麼?”
鍾進衛看向溫體仁,微微一笑道:“就是一種黑色的石油,它產於。。。”
溫體仁沒等鍾進衛說完,就恍然大悟道:“原來是石油啊!”
這下反而是鍾進衛奇怪了,溫體仁怎麼知道石油?
溫體仁見鍾進衛的樣子,知道他心中的疑問,就解釋道:“《夢溪筆談》中就有提到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並且言明瞭此物後必大行於世。”
這麼一說,鍾進衛也想起來了,石油不管作為軍用還是民用,從宋開始就已經很普及了。自己一時不記得,還以為溫體仁也被穿越了呢!
遼東另外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價值,就不用鍾進衛說了,就是良田無數。
鍾進衛略微想了下,覺得還是交代一下的好,就對崇禎皇帝道:“陛下,只要新軍改編一直進行,能和建虜進行野戰的部隊一多,那麼打下遼東不是問題。現在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臣幫海州站穩之後,就著手收復遼陽。”
“對,對,對,鍾師傅說得有理。建虜就是看到打下去沒希望了,才想起了和談。朕就是再困難,也會把新軍改編堅持到底!”崇禎皇帝做了表態,然後又道,“海州之事不能拖了,如果不是鍾師傅,我大明上下為建虜和談之事忘了海州急需物資補充,說不定就被建虜給陰了!”
崇禎皇帝說得這個可能性,還真得存在。奴酋這一紙和談意願,不但能引起大明朝中爭論,而且還在圖謀海州,不管和談最終成不成,都是一著好棋。
其實皇太極還有另外一個用意,就是告訴他的族人,他皇太極已經努力過了,但大明不給他們機會。由此斷絕建虜內部的不同意見者,把建虜重新擰成一股繩,鼓舞建虜軍隊計程車氣。
皇太極當年出兵大明時,也曾用過類似理由。
第二天一早,來自登萊的八百里加緊又進京了,傳來了奴酋皇太極的第二招。
第六百九十二章 驅趕海賊攪局東南亞
登萊巡撫盧象升在奏報中稱,建虜向朝鮮發出和解意願,願意和朝鮮結成兄弟之邦,無尊卑之分。並且雙方互市,並要求朝鮮開放港口,供建虜使用。
建虜還向朝鮮表示說他們已嚮明國議和,以後同為大明的藩國,自當守望相助。
最後威脅朝鮮,如若不從,將以傾國之兵攻之,不滅李氏王朝不擺休。
朝鮮因為之前被建虜坑慘了,就是官府同意,民間也絕不同意。因此朝鮮國王就把這個情況向登萊巡撫做了稟告,請求明國指導。
崇禎皇帝看完之後,微微冷笑。建虜這是痴人說夢,還敢以傾國之兵去攻朝鮮,自己的老巢就不要了麼?
不過同時他也從中看出,鍾師傅說得對,奴酋確實不能小覷。發現有打不過大明的跡象,就立馬要議和,還想辦法去改善他的周邊關係,尋找縮短和大明差距的方法。
崇禎皇帝心中暗道:奴酋算是能屈能伸,但朕卻不是吳差,豈會容忍奴酋去臥薪嚐膽。
他在通知內閣和鍾進衛之後,便給登萊巡撫批了回覆。讓他明確告訴朝鮮國王,大明對建虜的態度是什麼。並且讓朝鮮國王放心,大明已經攻佔了海州,並將要攻取遼陽威脅建虜的偽都,因此建虜絕不可能用傾國之兵去攻打朝鮮。
鍾進衛對崇禎皇帝的回覆沒一點意見,此時的他,趁著新軍在準備出發的時間內,抽調出了陳玉康等五位最初的錦衣衛政委,組建了錦衣衛政委的高階領導機構。
其中陳玉康的官銜為錦衣衛指揮同知,位居指揮使駱養性之下,受其管理。但陳玉康也有單獨面聖的權利,從這個角度來講,駱養性更多的只是他名義上的上級。
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陳玉康從錦衣衛校尉升到錦衣衛指揮同知。這個升遷速度稱之為火箭般的速度也不過份,因此在被人眼紅的同時,錦衣衛政委這條終南捷徑,一下變得熱門起來。
沒有人再去鄙視錦衣衛政委的職責,全都放下了身段,想著去競爭一個錦衣衛政委的名額。
這些事情,鍾進衛暫時還不知道,他只是組建好了這個機構之後,粗略交代了一些規則,就讓陳玉康自己去摸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