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喜馬拉雅運動而形成。

讀者一定知道著名的喜馬拉雅山,一定知道著名的珠穆朗瑪峰,一定知道這條最高最新的山脈是從海底上升起來。喜馬拉雅山(連同西藏高原)上升的過程叫作喜馬拉雅運動。西藏高原形成的時間很晚近,直到距今2百萬年方才高出海面2千米。請讀者注意:距今2百萬年,古人類已經走上了中華土地,我們中華人的起源人口在西藏土地的地火升騰中誕生。

秦嶺因為喜馬拉雅運動而形成。這是因為有一個地質板塊(叫作印度板塊)向北擠撞,這是因為西藏土地的地火升騰。秦嶺的這一塊土地叫作長江土地。長江土地夾持在長江海溝和黃河海溝中間,受到江南土地(板塊)的擠撞,秦嶺山脈這樣擠撞出來。算一下時間,秦嶺的生成比喜馬拉雅山更晚,更年輕,大約在距今2百萬年到1百萬年之間。

秦嶺和陝北高原中間的斷陷帶形成後;不僅有黃土堆積其間,更重要的是渭河及其兩側支流攜帶大量泥沙填充淤積其中,第四紀鬆散沉積最大厚度達7000餘米。從渭河平原的地質成分可以知道,渭河斷陷帶曾經過積水成湖時期。渭河大湖的積水曾經達到7千米深度。

渭河平原形成高度不等的階地。 渭河由西向東橫貫平原,主要支流有涇河、北洛河等。從西周始,先後有秦、西漢、隋、唐等10代王朝建都於關中平原,歷時千餘年。

說罷平原說山地。渭河平原又稱關中盆地,可知渭河平原由山地圍成。先說秦嶺。廣義的秦嶺是橫亙於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以迭山與崑崙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山脈南部一小部分由陝西延伸至湖北鄖縣。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里,南北寬數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狹義的秦嶺是秦嶺山脈中段,位於陝西省中部的部分。在漢代即有“秦嶺”之名,又因位於關中以南,故名“南山”。陝西境內的秦嶺呈蜂腰狀分佈,東、西兩翼各分出數支山脈。山間多橫谷,為南北交通孔道。

秦嶺北部是渭河,南部是漢江。在地理學家眼裡,秦嶺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是長江黃河的分水嶺;在動物學家眼裡,兩類截然不同的動物在這裡交會、融合;在氣候學家眼裡,秦嶺是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在文學家眼裡,秦嶺和黃河並稱為中華民族的父親山、母親河。

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包括山西、陝西、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區。高原上覆蓋著深厚的黃土層,黃土中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東南遞減,黏土的含量卻從西北向東南遞增,疊瓦階梯狀的分佈過渡是洪水的傑作。黃土高原在萬年的歷史中,有一多半的時間是森林和草原的成分,黃土高原經歷過草原、森林草原、針葉林以及荒漠化草原和荒漠等多次轉換。

六盤山

六盤山逶迤200餘公里,以磅礴的雄姿,橫貫陝、甘、寧三省區。六盤山歷來有"春去秋來無盛夏"之說,登峰遠眺,朝霧迷漫,雲海蒼茫。日出雲開,只見重巒疊嶂,層出不窮。春來綠樹雜花,天地清澄;夏時涼爽宜人,風光獨特;秋時紅葉滿山,層林盡染;冬時雪盡窮野,銀裝素裹。

豫西山地

渭河平原北面是黃土高原,南面是秦嶺山脈,西端是六盤山,東端的一片山地又叫作豫西山地。豫西山地北起黃河三峽,南至洛河北岸。豫西山地向東是洛河流域和河南平原,著名的伏羲人在這裡生存。著名的夏人從豫西山地起源。豫西山地向西連線丹江山地,周人祖先在這裡起源。從豫西山地向西有秦輝煌,從豫西山地向東有周輝煌。從地理位置讀者不難想到,豫西山地對於周秦演義多麼重要。

話說渭河平原並不是亙古不變,曾經有過積水成湖時期。在渭河平原上坦蕩流過的渭河也不是亙古不變,曾經有過渭河大湖時期。關於渭河大湖古書有明確的記載。山海經記載了距今8千年時期的渭河大湖。從這些記載可以知道,渭河平原的形成不過是距今萬年,最近幾千年的事情。如果渭河沒有過大湖時期古書就不會有這樣的描繪:

“東望幼(幼,水旁)澤,河水所潛也,其原渾渾泡泡。”(向東看,是渭河大湖,渭河水流入湖中,岸邊是沼澤溼地。)

“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遊於東海,以夜飛。”(一種叫作文鰩的水鳥,浮在水面,看似鯉魚,有翅膀,灰白色,白頭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