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件史稱“清代之最”的,康熙年間燒製的青花瓷器具。
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到明、清兩代為高峰。
在明代,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茶具,諸如茶壺、茶盅、茶盞,花色品種越來越多,質量愈來愈精,無論是器形、造型、紋飾等都冠絕全國,成為其它生產青花茶具窯場模仿的物件。
但是,到了清代,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展史上,又進入了一個歷史高峰,它無論是釉色、胎質,器形、造型、還是紋飾、畫技,都越前朝,甚至一直影響到現代。
這件青花茶壺,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趨於淡雅,釉面光澤深沉含蓄,胎體厚重,底足較深,壺身裝飾花紋為梅花,圖案佈局巧妙合理,應該是仿永樂、宣德青花蘇泥勃青料重鮮豔帶暈散的藝術效果
底款上雙行六個字“大清康熙年制”字型清晰瘦長,端莊工整,清秀有力,字與字之間拉開距離比較大,上下不是很緊湊,時代特徵很是鮮明。
。
更多精彩,更多好書,盡在墨齋小說—http://。。
第八百四十六章孤本
'墨齋小說]更新時間:2013…3…523:13:16本章字數:4836
鍾一山細看了片刻,對老頭子問道:“先生,你貴姓……”
老頭子依舊半死不活的答道:“免貴,姓梁,老鍾,我這件康熙茶壺,怎麼樣?”
老頭子有些倚老賣老,他和鍾一山的年紀比起來,看來只大不小,叫鍾一山一聲“老鍾”算是對鍾一山的尊稱了。
鍾一山笑了笑,答道:“梁先生,要說你這茶壺,我這麼說,在博物院裡,收藏的康熙青花松竹梅紋茶壺,它的構思巧妙,蓋鈕、流柄塑成梅枝、竹節及松樹,用青花繪松、竹、梅紋,將繪畫與雕塑融為一體,倒也精美雅緻……”
“壺體與壺流、壺柄比例適度,和諧統一,端莊大方,在款識上,由於是仿明作品,落款便是‘成化年制’四字仿款……”
老頭子微微一怔,隨後說道:“你這麼說是什麼意思?難道說,我這康熙茶壺,是一件贗品了?”
張燦和葉東洋辦完轉賬和交接手續,正準備也開一張鑑定證明,葉東洋笑著搖了搖頭,表示沒那個必要,貨色和價值,都在眼前,有那張紙和沒那張紙,又有什麼區別。
張燦也笑了笑,就此作罷,一抬頭,卻見那梁老頭子對鍾一山的評價,似有不滿,當下細細看了一下鍾一山面前的那個茶壺。
鍾一山笑不作答,卻把茶壺推到張燦面前。
張燦微一沉吟,便笑道:“梁老,康熙青花在繪畫技法上,也有不少改革和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改變了明代青花勾勒花紋輪廓線,然後塗色的傳統方法,即單線平塗,而是採用瀉染即‘分水皴’的技法,濃重、淡雅、層次分明……”
所謂“分水皴”就是用筆梢蘸濃淡不同的料水,在胎上描繪,技術上要求高,少的三五種,最多能分了種色階,運筆時勾、染、皴、擦、點各種繪畫手法並用,這全靠畫工手筆功夫來完成。
構圖也講究多樣化,強調畫面活潑有趣味,視野開闊,無論畫面大小,都有一種很完美的情境,可以說,康熙青花將中國繪畫的技法,經以圖案的構成形式,巧妙而生動地繪製在瓷器上。
“反觀梁老這把壺上的梅花紋,除了單調了些之外,還有一種西化傾向,這應該是製作者接受現代藝術的科學訓練,所表現出來的特徵,康熙青花在繪畫技法上,受中國繪畫的影響,講究意境而不太注重寫實,有一種不求形似,只傳神韻的藝術境界,這是仿品難以描摹的……”
梁老頭子不服氣的看了張燦一眼,仗著自己年紀比鍾一山都大上少許,當下說道:“你個年輕小夥子,可不敢隨便亂說……”
張燦一笑,“梁老,仿品做舊時大多要用氫氟酸來處理釉的表面,或用高錳酸鉀塗抹釉面,仿品浸泡在氫氟酸中,酸液會把器物渾身上下,裡外都腐蝕,所以仿品上下里外的光澤度大多是一樣。”
“而真品,在多年的使用當中,手柄、器身、底部均是較易有磨損,而如果是埋藏在地下的多年的珍品,外部比內部腐蝕成度要稍大一些……”
張燦說到這裡,托起那隻茶壺,把手柄、壺嘴等地方的花紋,指給梁老頭一一細看。
只是梁老頭老眼昏花,一時之間哪裡跟他說的清楚。
張燦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