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鏘的這封奏疏雖說白話較多,但意思簡潔明瞭。
知道君子恥於談錢,所以唐鏘在奏疏上就沒有提錢的事,只談民事、軍事。
老朱滿意的點了點頭道:“練卿,唐鏘這段時間有長進啊,之前他的奏疏張嘴“利益”,閉嘴“錢財”,嘴裡那股銅臭味能把人燻死,現在這小子學乖了,從大義下手,讓咱們君臣也是無話可說了。”
“這都是皇上您調教的好。”練子寧湊趣的回道。
老朱把目光轉向朱允炆道:“允炆啊,你怎麼看?”
朱允炆心裡早就打好了腹稿,處變不驚的回道:“皇爺爺,浙江、福建一帶確實多山,百姓疾苦也是事實,但現在開海,孫兒認為時機還未到。”
“哦,此話何意?”老朱好奇的問道。
朱允炆又拿起了一封奏疏回道:“皇爺爺,這是甘州衛總兵的奏疏,他在奏疏上提到甘州衛地處偏遠,所以商人都不願運送糧草過去,而且路上還有許多馬賊騷擾糧隊,運糧殊為不易,所以他提議將甘州衛無主之地賣與商賈,招募百姓耕種,以存兵糧。”
老朱笑道:“不錯的提議啊,甘州衛確實太遠了,要是朕做生意,也不願意去那裡換鹽,但這又與開海有什麼關係呢?”
“回稟皇爺爺,咱們大明朝百廢待興,現在缺的不是土地,缺的是人啊,雖說您這些年一直鼓勵生育,但畢竟時日較短,效果還不顯著,這麼多無主之地等著去開發呢?怎麼能允許人口外流呢?所以孫兒認為現在時機並不合適。”朱允炆侃侃而談道。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看著神采奕奕的長孫,老朱老懷欣慰道:“不錯,有長進,日後不僅要多讀聖賢書,還要多往六部跑跑,那裡才是我大明的精華所在。”
“孫兒遵旨。”朱允炆拱手回道。
“剛才太孫所言甚合朕意,諸位愛卿還有何好的建議麼?”
“啟稟皇上,太孫殿下所言字字珠璣,但老臣還是建議開海。”戶部尚書鬱新站了出來說道。
“鬱卿,朕明白你的意思,一旦開海,那關稅將急速增加,戶部也能鬆快一些,但現在恢復耕種才是第一要務,你還是再忍幾年吧。”老朱笑呵呵的回道。
“皇上英明。”見狀鬱新也只好無奈的退了回去。
老朱擺了擺手道:“雖說現在不適合開海,但大明早晚要走這一步的,所以日後“海禁”將不再成為祖宗法令,後世子孫什麼時候想開就什麼時候開?另外朕的嫡孫吳王也給朕上了奏疏,他說自己想當一位海上的大將軍,這孩子從小懦弱,現在有此雄心壯志,朕心甚慰,所以就同意了……”
“皇上,公器豈可私用?”還不待老朱說完,方孝孺便迫不及待的站出來反對道。
老朱的臉色很黑,有的時候,老朱真恨不得砍了這個書呆子,真是太迂腐了。
見狀朱允炆也很無語,他麼的,自己剛剛得來的一點好印象,全毀在這傢伙這張臭嘴上了。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吳王造船的錢全部從內府出,朕給自己孫子的錢,還用不著外人說三道四?”
“皇上聖明。”眾臣沒有再給方孝孺說話的機會,立刻拱手回道。
一鍋好粥進了一顆老鼠屎,說的就是方孝孺,皇帝好不容易心情好點,大家也跟著舒坦些,偏偏這個書呆子出來多嘴。
下朝後,老朱把戶部尚書鬱新單獨叫到了乾清宮。
鬱新也是老臣了,對於皇上的心思也能猜個差不多,海禁雖然現在已經明確不開,但既然皇上又答應了吳王建造海軍的請求,那麼一定會有後手。
果不其然,鬱新剛剛落座,便聽到老朱淡淡的問道:“鬱卿,咱們大明現在的關稅有多少啊?”
“啟稟皇上,有二十萬兩。”
“那前宋呢?”老朱繼續問道。
“大約有二百萬兩。”鬱新小心翼翼的回道。
聽到這個答案,老朱嘆了口氣道:“哎,只是沒開海禁,差距便有這麼大啊,看來這海禁是必須要開了。”
“皇上聖明,前宋時,土地並無我大明遼闊,但關稅卻有我大明十倍之多,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海上貿易發達,不僅前宋,就是蒙元每年的關稅也過百萬了,所以老臣覺著,這市舶司的建立迫在眉睫。”
“既然如此,那你們戶部就先做個試點吧,地點就選在上海縣吧,那裡的百姓剛剛糟了兵災,市舶司就當是對他們的補償吧。”老朱笑著回道。
“皇上聖明,上海縣毗鄰長江口,水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