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全殲敵人。
劉禪又新納了一個妃子,急著去圓房,揮揮手要姜維看著辦。
於是,姜維命令督守漢中的胡濟退往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又在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等關口立營屯兵。這樣一來,整個漢中,門竇洞開。
“錯守諸圍”是嚴防死守,“斂軍聚谷”是對攻碰硬。對攻,雙方實力差不多還行,要是雙方實力懸殊,那弱方若進攻,必會受辱。2010年男子足球世界盃比賽上,弱旅朝鮮隊對陣世界超級強隊巴西隊,採取類似魏延的“錯守諸圍”戰術,禦敵於大禁區前,最後以1:2小負,引起轟動。結果,朝鮮隊下一場對陣西班牙隊時,甩開膀子對攻,結果被人家灌了一個0:7。姜維改變漢中時,國力比魏延時代還要弱,但曹魏卻要強大得多。在這種形勢下,姜維想誘敵深入再攻而殲之,實在是自取其辱。
理想久久不能實現,執著就會變成賭博式的瘋狂,這是理想主義者最容易犯的錯誤。
蜀漢朝臣們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景耀五年(262年),姜維再次請求北伐。沒等益州人開口,襄陽人廖化站了出來,說蜀漢連年征伐,被折騰得不行,士兵和百姓都不得清淨,何況魏國有鄧艾,雖然說話磕磕絆絆,但是打起仗來行雲流水,不是個好惹的茬兒。廖化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大家都聽出來了,他是說姜維不是鄧艾的對手,不要去自討沒趣。
廖化的反對,代表著姜維在失去益州本地派的支援之後,又失去了荊州外來派的支援。蜀漢各方勢力大致分為三派:益州本地派、劉璋舊部、劉備從荊州帶來的勢力。到姜維時代,劉璋舊部已經式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只剩下益州本地派和荊州外來派在博弈。荊州外來派是以益州為本錢追求理想的,而益州本地派則想守著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過日子。一個是人類的高階理想追求,一個是人類的最低生存要求,二者都無可厚非。可是,荊州外來派伐魏討吳,都需要益州本地派付出財力、人力乃至生命。在劉備、諸葛亮之後,益州本地派漸漸佔得上風。
姜維不是益州本地派,也不是荊州外來派,他是曹魏降將派。依靠諸葛亮的強推,他後來居上,成為諸葛亮之後蜀漢第一武將,這讓以蜀漢純正血統而自居的荊州派頗為不滿。受諸葛亮的影響,荊州外來派是很支援姜維的,但是姜維偏偏不能戰勝鄧艾,一次次被鄧艾攪局。你行不行啊,不行就換人,兩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到處是,荊州派開始質疑姜維的位置。
荊州派早就對姜維不滿了,廖化的質疑更有分量。廖化是個老革命了,在關羽手下當主簿,跟著關爺浴血奮戰時,姜維才是一個十幾歲的毛頭小子。關羽敗走麥城後,廖化詐降東吳,後詐死,帶著母親回到蜀漢,他那一代的武將紛紛去世後,在現如今人才凋落的蜀漢,他算得上元宿了,正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稱先鋒”。
人老是寶,老將廖化的告誡應該重視,但是矜持高傲的姜維,對他的話置之不理。十月份,姜維頂著初冬的寒風,踏上了第九次北伐的道路。這一次,姜維的目標是洮陽。
廖化老淚縱橫,絕望地說:“‘戰爭不停,就是自焚’,說的就是伯約啊。智力不比敵人高,兵力比敵人少,卻用兵上癮,怎能成事?”姜維逼得廖化背起了《詩經》:“不自我先,不自我後。”姜維啊姜維,你不出生在之前,不出生在我之後,偏偏和我出生在一個時代,我真是倒了八輩子黴!廖化對姜維是敢於開口這樣罵的。
姜維的不幸,還在於他和鄧艾出生在一個時代,屢屢壞他北伐好事的,總是鄧艾。(詳見《三國那些人那些事(魏卷)》。)
人的衰老是從不能突破現實開始的。這一次 ,六十一歲的姜維,在侯和慘敗給六十四歲的鄧艾,之後倉皇逃跑。路上,姜維不得不承認,他確實是老了。
這是姜維的第九次北伐,也是最後一次北伐。從此,蜀漢再無力量發起進攻。
張翼、楊戲、廖化們大罵:姜維,你總算是把國家折騰得只有出的氣沒有進的氣了,你過癮了,這個爛攤子誰收拾呢?
姜維最受人非議的,就是他九次北伐掏空了蜀漢國力,導致了蜀漢滅亡。
按照趨利避害的做事原則,姜維九次北伐,純屬於窮折騰,折騰窮。先看看姜維九次北伐之後,蜀漢還有多少家底(以次年劉禪投降時的資料為準)吧——
⒈米四十餘萬斛
鄧艾在淮南屯田,僅淮河兩岸每年即可收穫五百萬斛。蜀漢全國的糧食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