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人之一林楓同志。《清明上河圖》經林楓之手進了東北博物館,後來又調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存。從那以後,那兒便成了它的最後歸宿地
5、青幫的輩份可分為前廿四代、後廿四代及績廿四代派等叄個輩份接續:
前廿四代依序為清、淨、道、德、文、成、佛、法、仁、倫、智、慧、本、來、自、信、元、明、興、理、大、通、悟、學。
後廿四代為萬、象、皈、依、戒、律、傳、寶、化、渡、心、回、臨、持、廣、泰、普、門、開、放、光、照、乾、坤。
續廿四代為緒、結、昆、計、山、芮、克、勤、宣、華、轉、忱、慶、兆、報、魁、宜、執、應、存、挽、香、同、流。
採師徒制的青幫,本命師父就如同父親一般,而徒弟若再收弟子,師父就可升級為「老爺子」的輩份,老爺子在幫內的地位崇高,倫理階級分明。
6、白蓮教源遠流長,是一個秘密的宗教結社,南宋初年已出現於江蘇崑山。元、明時期有很大發展,分成為很多支派,分別稱大乘、混元、收元等名目,成員十分廣泛,有農民、城市貧民、手工業者、小商人、小業主、僱工等,也有一些太監、王府包衣、莊頭、紳士、書吏、差役等參加。
白蓮教“政體尚專制”,始終實行嚴格的家長制統治,等級森嚴。由於其本身又分成許多別支,故派系的教首隻掌握本派的大權,採取父死子襲的權力繼承方式。不容外人覬覦。他們的權力和地位,歸根到底取決於所收門徒的多寡,
白蓮教徒從明萬曆到清康熙時百餘年間,刊刻了許許多多的經卷。幾乎所有的白蓮教經卷,都宣傳“兩宗三際”、彌勒下凡和劫變觀念,宣傳“真空家鄉,無生父母”的信仰。據白蓮教的解釋,世界上存在著兩種叫做明暗“兩宗”相互鬥爭的勢力,明就是光明,代表善良和真理;暗就是黑暗,代表罪惡與不合理。這兩方面,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在不斷地進行鬥爭。彌勒佛降世後,光明就最終戰勝黑暗。這就是所謂“青陽”、“弘(紅)陽”、“白陽”的“三際”。
清乾隆年間,白蓮教徒劉之協、宋之清將其活動的重點放在階級關係緊張的川楚陝三省交界地區,讓弟子們廣收徒眾,擴大組織。
以宋之清為首的收元教,為把農民群眾從宗教信仰的迷霧中吸引到自身的解放上來,宣傳“習教者,有患相救,有難相死,不持一錢可週行天下”,“從教者先送供給米若干,入教之後,教中所獲資物,悉以均分”,“習教之人,不攜資糧,穿衣吃飯不分爾我”等等,以及隨後逐步散播的“彌勒轉世,保輔牛八”這一披著宗教外衣的政治性預言,深深地吸引著廣大群眾,擴充套件組織的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
當被官府警覺之後,便策動了震驚川、楚、陝三省的白蓮教大起義,這是有清以來,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使得清王朝的統治岌岌可危,不可避免地從康乾盛世走向嘉道中衰。)
第一節
第二章:使伎倆掉包換圖,推波瀾大案浮現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王維《少年行》
1
工夫不負有心人,在經過一天打聽與努力後,許維終於用白花花的雪花銀開道,攻破了普福府上二管家武孝天的心理防線。連續三天請武孝天喝花酒之後,二人稱兄道弟,變得異常熟絡。
在揚州城內的妓樓翠花院中,許維滿臉奸滑地對著武孝天說道,
“我說二管家,今日這個妞覺得如何呀?”
武孝天不住呷笑說道,
“翠花院的頭牌女,當然好得不得了。光是那床上的那些招式,就遠比我那醜婆娘強上百倍。看她那個價,我這輩子連想都不敢,更不是我這種玩得起的。
還好我交上老弟你這個朋友,不然,我也只能光想不能做。”
“交友貴在交心,朋友有事,互幫互助嘛。”許維話峰一轉,說道,
“武大哥,我有個親戚久沒事做,你是不是能把他給塞到普府內,做個小差役也行呀。”
“沒問題,包在我身上,這只是小事一件。”武孝天畢竟花了許維不少的銀子,就這麼點芝麻小事也不好不答應,反正廚房還缺個砍柴燒火的。
“你就叫你那個親戚明日到普府找我,我給他安排個事做便是。來來來,我們繼續喝酒。”
第二日,許維用槐樹水洗了個臉,塗了點色料到臉上,再貼上一撇八字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