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運氣。長槊是改朝換代、掃蕩乾坤的神器,非刀、劍可比。
而禹使用的丈八開山槊也是驍勇非常,使將出來挑、刺、蕩、封、橫、壓、送、轉、攢、打、攔、搠、掃、扎,又借用那丈八開山槊的特性,藉由這槊杆的彈性借力打力更是使用出彈、蹦、抽、等招式。
這丈八開山槊乃是禹為自己精心製做的兵刃,這丈八開山槊的槊頭,用的是禹治水之時,為了開闢水道,直通大海,需要將攔截在道路之上的山嶺開鑿出一條通道,每當禹開鑿完一座山峰,發現這山峰之中有礦脈,那麼禹就在那開鑿的山峰之中尋找一塊礦石。
在禹治水完成之後就將那收集而來的礦石熔於一爐,精煉九次最後才鑄成這丈八開山槊的槊頭,而這丈八開山槊的槊杆,則是那禹在黃河之上開鑿龍門山時遇到的一根萬年老藤,那禹費盡了力氣,才最後用開山斧將這老藤給砍了下來,最後才用一種獨特的藥液製成這槊杆,這槊杆可軟可硬柔韌異常,由於這槊皆是禹開山所得的材料而成所以名曰開山槊,據說此槊每舞一下就有開山之力。
那禹手中使著開山槊,接連的猛擊,也不攻擊那南山虯斧法的破綻之處,反倒硬碰硬的用開山槊猛擊南山虯的青銅板斧,將那巨大的青銅板斧都擊打的變了型,然後那禹猛的一掃,那南山虯手中變了型的青銅板斧就被掃飛了出去,不見了蹤影,而那南山虯張著血淋淋的雙手,似乎發現了什麼只聽那南山虯張著嘴顫聲說道。
“你練了巫……”
可是還沒有等那南山虯說完,當禹聽道南山虯說出一個巫字,雙目之中爆出一道精光,手中的丈八開山槊猛然擊出,一擊就將南山虯的腦袋掃掉一半,那腦漿血液四濺,而那南山虯剩下的半個腦袋上,嘴在在張著,似乎在說些什麼,那就在一旁的禹聽得清楚,說的還是一個巫字,過了許久那南山虯才倒下了,最終這場戰役最後的勝者是禹。
禹南征三苗打的十分艱苦,戰爭持續了將近三年,最後終於獲勝。禹對戰敗的有苗一族採取了兩種不同的處理,主戰派的部分不論男女老少全都用鎖鏈索回為奴,共計有千餘人。其餘的族民一律遷往三危居住。
舜三十七年歲尾,禹率領南征軍押解著一千多名俘虜凱旋而歸。文武大臣和城中百姓都出城迎接,他們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歡迎南征的大將軍歸來。
在禹南征期間,朝政名義上仍交給舜管理。但是,舜已經是八十多歲,雖然有心乘機恢復自己的舊制,無奈年事已高,心有餘而力不足,加上朝中上上下下四梁八柱的主要官員都是禹的人,想恢復舊制談何容易,也只好作罷。
舜三十九年,舜已經八十四歲,但耳不聾,眼不花,能吃能喝,身體非常健康。禹念念不忘當年先父遭舜的迫害,流亡於羽山,父親活活燒死的舊賬,如今舜已經年老無能,正好藉機報復他一下,也給死去的父親一點安慰。
於是,禹在朝廷上宣佈,為了體察民情,舜帝近日動身前往江南巡狩。這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流放。眾所周知還沒有象樣的道路,遠行主要靠乘船走水路。
如果走陸路,必須要有一撥人在前邊開路,後面的人才能順利透過。因此那時的出巡絕非像旅遊那般瀟灑,那時的巡遊極為辛苦,不要說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許多年輕人都不願意長途跋涉的遠行。
舜雖然年老,但並不糊塗,他對禹此舉是心知肚明。然而他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因為禹已經向全國了天子南巡的公告,按照歷代祖宗的規矩,天子在朝廷上向群臣宣佈的事情是不能更改的,如果擅自更改,就是對天神的不敬,對祖宗的不恭。
舜此刻已經是箭在弦上,他唯一所能做的就是老老實實的上路。禹對舜南巡十分重視,特意為他準備了好馬良車,還挑選了一百名年輕力壯的軍士為護駕衛隊,另外還派遣二百壯士為開路先鋒,專門負責探路,逢山開道,遇水搭橋,為後面舜帝一行人開闢一條暢通的路。
又過了數日,禹選擇了良辰吉日,並且在宮中設宴為舜餞行,同時為舜帝南巡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緊接著,禹宣佈天子南巡正式出發,一時萬眾歡呼,鐘鼓齊鳴,滿朝文武大臣都徒步護送虞舜一行到城外才止步。
舜和他的妃子女英在衛隊的保護下乘車離開帝都,緩緩的南行而去。路途上舟車勞頓,果然是十分的辛苦。虞舜身邊好在有愛妃女英陪伴,一路上與他閒聊解悶,總還有一些快樂。
不知不覺行走了十餘日,這日來到了長江北岸。先行的隊伍已經備好了渡江的大船,正在等待著舜他們的到來。而一登上那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