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自己該做什麼了。
陳淵回家之後,便連夜寫了一封奏摺,內容便是要求皇帝將外戚封爵之事列為定製,使後世晉封有據可依。
這封奏摺引經據典、洋洋灑灑,即便已經按照李定宸的要求,沒有寫那些奉承之語,竟也接近萬言,修改謄寫完畢,天色已經不早了,一夜未睡的陳淵立刻精神抖擻的洗臉更衣,入宮早朝,順便將自己的奏摺遞到了通政司。
經通政司,內閣,殿中省,等李定宸看到這封奏摺時,已是第二日了。因為事涉天子私事,內閣並未就此票擬,李定宸從頭到尾將奏摺看完,便順手擱在一邊。
張德見那是留中不發的一摞,不由暗暗驚訝。他是知道奏摺內容的,本以為陛下會讓朝臣商議,不想竟是留中。
他是內侍,所站的位置和朝臣不同,只看一眼就知道這封奏摺對皇后大有好處。正猶豫要不要勸一勸,便聽得李定宸笑道,“這陳淵在翰林學士之中不顯眼,倒是個妙人。”
張德到了嘴邊的話就咽回去了。
陛下能記得這個人的名字,顯然是對這封奏摺十分滿意。留中不發,涉及到的就是別的問題,勸也無用。不過這陳淵也算是簡在帝心,往後但凡有機會,還怕不能往上走?
這個機會,來得比張德想的還要更快。
簡行一因涉及寧王之亂被處置,吏部尚書的位置就空出來了。這幾個月裡,並沒有任命新的吏部尚書,其中原因卻是相當複雜。
這個位置十分緊要,朝中自是聞風而動,人人都想上位。如此一來,反倒有些爭執不下。
何況簡行一本來是王霄的人,他出了大岔子,王霄雖然沒有受到影響,但卻是要對這個位置避嫌了。對於一手掌控朝堂的首相而言,吏部的位置自是十分要緊,王霄自然也不希望別的人上去礙自己的事。
有他壓著,加上競爭者彼此制衡,一時間便僵持住了。好在各部的結構,負責具體工作和吏部日常管理的其實是下面的兩位侍郎,吏部尚書作為主官,只負責總理事務,就算一時空缺,也不會影響正常運轉。
不過今年是大比之年,因趙太后薨逝之故,會試臨時從二月推遲到五月,殿試就更是拖到了六月。科考之事雖然是禮部主官,但等進士們被遴選出來之後,授官之事就要經過吏部了。而且今年同時還是吏部三年一度評審考核各級官員的年份,過了九月,就該有地方官員陸續進京了,同樣不可輕呼。
因此這一日早朝,李定宸便要求廷推吏部尚書,好應對接下來的各種事務。
對於李定宸在朝堂上逐漸掌控主動權,如今已經可以插手這些軍國重事的變化,絕大多數朝臣接受良好。因此皇帝開了這個口,也沒人覺得不對。
而李定宸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急性子,似乎是不想等這些朝臣回家去串聯,因此當場便命內侍送上紙筆,讓每個人寫下自己中意的人選,進行不記名投票。而後當場唱票,工部尚書陶華票數最高。
雖然這票數相對於上朝官員人數而言很低,但既然是當場選出來的,自然無可更改。
票數第二的翰林院掌院學士李琦,則升為工部尚書。
李定宸當場宣佈,雖然尚未明旨頒發,但所有人卻都認可了這個結果。就算心裡有什麼想法,但早朝之時,也沒有人會主動站出來。他們得回去商議一番,才能決定改怎麼做。
而後李定宸又針對下面底層的官員,進行了一系列的調任。因為涉及到寧王之亂下臺的那些人,人數又不少,所以陳淵混在這一群人之中,轉任戶部侍郎一職,也就顯得半點都不惹人注目了。
第67章 武將計劃
八月裡,西北傳來了這一年的第二個好訊息。
王安率軍與來犯戎戎人在固原鎮一帶相持數月,最終將之擊潰,且大軍乘勝追擊數百里,深入草原,逼得戎戎人不得不舉族遠遁,往與大秦並不接壤的草原深處而去。
跟著王安同去西北的陳慶和楚不凡都是妙人,這兩人領命引兵追擊,沒追上戎戎人,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居然就將軍隊在草原上駐紮了下來,然後——在原地修築起了寨堡。
因為附近就有石頭山,因此數千人就地取材,不過十幾日的功夫,就築成了三個能夠守望互助的寨堡,堅壁高牆,就算戎戎人又跑回來,也完全可以以此為前哨戰,與之對峙。
於是隨捷報傳來的,還有請求朝廷在此地增設寨堡,派遣軍隊和官員入駐的奏摺。
李定宸本來就是不拘一格的性子,陳慶和楚不凡這種行事,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