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很有雅意的事情。”

鴻爪留痕的記憶(7)

公元2003年編寫完成的《話說龍源》一書,是龍源縣文化局和旅遊局根據當時縣委書記的指示完成的。書記指示說現在都是注意力經濟了,要吸引投資和旅遊,還是需要一本介紹本縣的書。

文化局和旅遊局的領導碰頭商量了一下,一致決定了主筆的人——本縣公認才華洋溢、曾歷任縣旅遊局局長、外事辦主任和僑務辦公室主任的郝清風。郝先生參與編寫過《龍源縣誌》,1985年開始就從事龍源縣地方史的研究工作。時年55歲,已經退休,。

接到聘請,郝先生有一種為桑梓著書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幾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這本書。

《話說龍源》一書涉及龍源縣名考、龍源的商人住宅淺論、龍源的陵墓、龍源古代郵驛、龍源古代書畫家、古代醫家、龍源植物、地名研究、龍源古橋、傳統物產等等幾十個方面。考證嚴謹,資料詳盡。

這本書在食俗名小吃一章裡面,還提到過1932年——1940年的龍源縣趙家鎮的方記燒雞鋪榮譽出品的著名燒雞,編寫這本書的郝清風先生肯定沒有吃過方記燒雞鋪的招牌產品,不知道從哪裡引用評價說“外焦裡酥、入口即化、香飄十里、遠近聞名……”,這顯然是很隨意很文學化的一段描述,和郝清風先生治學一貫的嚴謹作風不相符合——不過倒是也只能這樣描述。關於方記燒雞鋪的最後結果,書中很遺憾地說——惜乎戰亂,方記燒雞鋪於1941年8月在一場大火中付之一炬,掌櫃方德柱不知所終。

書中的最後一章居然是關於抗戰時期龍源縣的抗日武裝活動的。這一章出現在這本介紹本縣,以招商引資、發展旅遊為目的有宣傳冊性質的書中,實在有點不合適。

恐怕沒人會明白郝清風先生會犯這樣一個明顯甚至有些愚蠢的錯誤。

關於1940年龍源縣的抗日活動,書中是這樣描寫的,裡面隱約涉及到由國共兩方面軍隊渡黃河發動的這場救兵行動:“……臨縣長寧縣獨立營在營長趙春山、教導員陳楚風之領導下,堅持第十八集團軍總指揮部和野戰政治部的山地游擊戰爭原則和統一抗戰的原則,建立統一戰線,召集各方武裝,頻繁出擊,戰果輝煌,給日酋很大打擊……1940年8月中旬,獨立營在本地地下組織和友軍武裝配合下,周密偵察佈置,渡黃河攻擊日酋盤踞的本縣趙家鎮據點成功,擊潰日酋福田聯隊派駐的一箇中隊,給龍源的抗日武裝和民眾極大鼓舞……”

當時初審稿件的縣文化局、旅遊局領導粗粗翻到這裡,均感“甚不合適”而不是“不甚合適”。不過著者在當地也是名望之人且還是自己的前任,不太好處理,好在上面還有縣委書記審稿這一關,於是也就不動聲色送了上去。

後來兩位局長會議上還是宴會上一碰頭,其中一位穩重地說我聽說郝老先生的父親就是當年被日本人殺害的,另外一位聽了就若有所思恍然大悟地點頭說“哦”——這種“哦”的表情一直延續到他再見到郝清風先生的第二年秋天的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

縣委書記當年38歲,春風得意,正是大幹事業的好年華。接到終審的書稿,翻到最後就開始皺眉頭,心想萬一要是這本書被髮送給日本公司來考察的客戶……正想發火,一想又冷靜下來,覺得事情不會這麼簡單,郝老先生不會那麼無知。

於是縣委書記沒動聲色,悄悄找來秘書吩咐說找人再校對一遍避免錯別字,刪除最後這一章,出膠片送印廠吧。之後在一次大學同學聚會上說到這個事情,感慨觀念要更新適應時代啊。

一個星期之後,著者郝清風先生拿到了送來的樣書,翻翻看看之後,什麼話也沒有說。

63年後的《話說龍源》一書關於燒雞的描述確實達到了傳說中的美食境界,但是在被刪樣稿中對於救兵的各方力量卻有些語焉不詳,書中以簡單的“友軍武裝”帶過,實際上救兵分隊的力量出自以下兩黨五方:八路軍三五八旅新一營二連副連長劉亞軍、三五八旅作戰參謀嚴方(貨郎)帶隊偵察趙家鎮敵情的6人、八路軍一二零師師部敵工處長何冬、偵察參謀薛平等一行6人、國民黨26團特務連連長鬍老四兩個班兵力共18人、八路軍長寧縣獨立營戰士何貴等8人、八路軍長寧縣王家莊區游擊隊隊長段義氣和隊員小山子。

而且,這樣一支40人的精幹分隊,攜帶精良武器長夜奔襲龍源縣趙家鎮,在那裡,有著鬼子一箇中隊(除開押解何偉的一個小隊)和一個連偽軍的兵力,要如《話說龍源》裡面講述的“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