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利吧?”
“這兩座鼎的粗胚今日即可定形。”
紂王“嗯”了一聲,隨聞仲走到北方的坑邊。工匠們分為三組,正在把三堆木板拼合起來。每一塊木板上都刻著凹下的花紋,有云雷、獸面、四火、玄鳥之形,還有一些文字。工匠們把木板有刻紋的一面翻起來向裡,一塊塊木板漸漸拼成形狀。
這就是鑄鼎的範,它們拼合完整之後,就會被放進地上的小坑中,再將純淨的銅、錫燒熔,混合丹砂、硫磺、水銀等物,熔成汁液,澆在範之中。
工匠們人人赤裸上身,腰間僅圍一塊布。不遠處,負責熔銅的工匠們正不斷向火坑中添料,巨大的石板坩鍋中,銅塊緩緩變紅,在下面熊熊的烈火燒灼之下,一點點化為汁水。
聞仲引領紂王,又來到西北方的鼎坑前。這邊的工作進行得稍快些,三組木範已經拼合成形,分別組成鼎耳、鼎身和鼎足的形狀。工匠們正忙著把範安置在澆鑄坑中。
紂王向旁邊一望,只見一個几案上擺著一個小陶罐和一個木盤,盤上放著一塊黃白交錯的東西。旁邊另有兩個小銅樽,蓋著蓋子。他隨即問道:“那就是蛇涎泉和天爍金嗎?”
“正是。”聞仲點點頭。
“這鼎如何鑄造,太師可否教我?”紂王興致勃勃地問道。
正文 水晶卷一(23)
聞仲微笑點頭。“先將銅汁熔化,再添入天爍金,以及丹砂水銀等物,待它們一同化為汁液之後,就把陰陽土加入調和,混合均勻。之後灌入範之中。”他向眼前的三組範一指。“鼎耳、鼎身、鼎足分別成形後,再以銅汁合範,把三部分接合,這粗胚就算鑄造完畢。最後便是打磨、塗蠟,把鼎面精磨上光,要半個月才能完成,不過這道工序雖然費時費力,卻遠不如今天這成形工序重要。”
“嗯,澆鑄成形確是不好掌握。不知這些工匠能否應付得來?”
“並非如此。”聞仲搖搖頭。“他們都是國中最出色的工匠,鑄鼎雖是艱難,他們也能做得順當。但這九方奇物能否與銅汁溶合,卻是關鍵。若非如此,這九鼎又和普通青銅鼎有何區別?”
“太師說得是。”紂王略一皺眉,“但太師如何讓九方奇物與銅汁溶合?”
“奇物為珍,九鼎也是天下之珍。此事我要親自主持。”
“那麼煩勞太師了。”紂王點點頭,又問道:“鼎上祭文,太師可曾審看過?”
“定範時已檢視過兩次,昨晚我又特意連夜再看了一遍。祭文、花紋以及方卦排布,並無差錯。”
紂王見聞仲雙眼佈滿血絲,神色略顯疲態,不禁嘆道:“太師一心為國,我真是不知何以為報。”
聞仲肅然並手,答道:“聞仲奉先帝遺意,又得王上看重,此生輔佐商朝,忠心不二,雖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這鑄鼎之事關乎天下氣運,自然應該盡心而為。”
紂王感嘆道:“唉,只希望這九鼎鑄成,天下安寧,咱們也好過幾天安生日子。這些年來四方戰亂不停,征討不休,我也累了……”
停了片刻,他忽然哈哈大笑。“罷了,不說這個。太師,我到旁邊歇息一會兒,你自去主持鑄鼎,不必照顧我。”
聞仲目送紂王走向一旁的錦席,隨即提起袍服,沿土階走下鼎坑。站在熔銅坑邊,見石板坩鍋中的銅已化為汁水,於是吩咐匠師把几案上的奇物取來。
這匠師是工匠之長,也是鑄鼎的指導者。不過用九方奇物鑄鼎,他倒沒有幹過。因此當他捧著木盤銅樽來到坑邊時,神色有些緊張。聞仲見狀微微一笑,說道:“我來添料,你只管攪溶,就像平日鑄鼎一樣。”
匠師答應一聲,把手中東西交給聞仲,自己從旁邊工匠手中接過一丈長的木柄銅勺,伸到坩鍋中攪動。這攪器十分沉重,要兩個人才能運動得開。銅勺入鍋,頓時響起刺耳的“嘶嘶”聲,勺頭結上一層厚厚的銅殼,接著便開始變紅、融化。
此時聞仲已把天爍金取在手中。這塊黃白交錯的東西,金光閃閃,像是由金銀條扭成,入手卻很輕。這是在西北的土原上取來。土原之中很少有銅礦,偶爾出現銅脈,卻是浮出地表。若是在土山高處有銅礦脈出現,久經天雷轟擊,顏色漸漸由黃轉白,銅質變化,雜質褪去,只剩下雷火煉過的銅石精華,這就是天爍金了。
天爍金比一般的銅卻要輕得多,因為它質地鬆脆,內部全是細孔。但是隻要往一般銅料里加入一絲半毫,鑄成的銅器就會堅硬無比,更兼有種種奇妙的功能,不過,只有懂得術法的人才能驅出其內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