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墨無話可說 他看著眼前的君王,不知怎麼的,覺得她一天比一天讓人難以捉摸,不像個不到二十歲的女子。 但是聽得她話裡的意思,她確實是不想自己當主考。 蘇墨於是沒有再堅持了。 —— 金陵貢院位於金陵城東邊福華山下,建於順德七年,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裡,這裡舉行包括鄉試,會試等二十多場考試。貢院佔地一百多畝,僅考試號舍就有一萬間,可接納一萬名考生同時考試。 這裡也是大越國最大的,條件最好的貢院。 此時禮部的十幾位官員和衙役以及朝廷派的五百多位官兵正在仔細檢查每一間號舍。他們需要檢查號舍是否有隔板脫落或者漏雨的情況,另外還要將每一間號舍清掃乾淨。 禮部尚書楊東庭和他們的兩位下屬正在巡查貢院。 作為禮部的尚書,他已經多次主持科舉考試,對考試的流程,可能出現的問題都十分清楚。 不過今年的科舉考試出現了一個難題,皇上要求貢院為每一位學子準備膳食。這是很麻煩的,以往都是學子們自帶三天兩夜的吃食,貢院提供飲水就可以了。 這如今要給三千名學子提供三天的吃食,這一下增加了很多的差事。 “楊大人,這這麼多廚子可哪裡找啊。”一旁的禮部主事馮愷問自己的上頭。 他們已經在貢院劃出了一塊地方作為膳房,一些官兵正在砌灶頭。 “皇上說了,考試期間宮裡會派十幾位御廚過來,至於人手嗎,官兵湊。都是來趕考的學子,還要吃大魚大肉不行。朝廷給他們補貼的膳銀是一人一兩銀子,就每人每日發兩個埋頭,一碗清湯麵,讓他們填飽肚子就行了。”楊東庭可沒想著還燒火做飯,那得多麻煩。 “那這樣的話,就省事多了。” —— 隨著會試的時間越來越近了。 學子們也都趕到了金城。 金城街頭巷尾經常看到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地方的學子。 他們家裡條件好的,帶夠了銀子的可以在金陵城住最好的客棧,而普通的寒門學子則只能住客棧裡的通鋪。 學子們也都紛紛在準備要帶入考場的東西。 不過今年的考試,他們需要帶入考場的東西很少。就帶紙墨硯臺就可以了。 貢院第一次提供膳食,他們終於可以不用自帶乾糧了。 相府。 丞相李璟正在囑咐自己的年僅二十歲,要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的長孫李燁。 “燁兒要記住了,這次上考場要寫的文章一定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論述清楚。不要寫那些花裡胡哨文字,更不要堆砌辭藻。” 長得白白淨淨,看著還是個少年的李燁看著自己的祖父。 祖父是當朝丞相,又封了侯爵,其實他壓根就不需要科考也能出仕做官。 “祖父,為什麼呀?”李燁疑惑地看著祖父。以前祖父可是讓他多讀一些寫的華麗的文章。 “這次的主考是翰林院的大學士於長林,他可是主張“文以載道,經世致用”,你若寫一寫花團錦簇的文章,就直接被刷了,名落深山了。” “原來是這樣。”李燁點了點頭。喜歡女帝主天下,侍夫都想父憑子貴()女帝主天下,侍夫都想父憑子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