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1頁

當然現在暢想太多並沒有用。當務之急,還是要踏踏實實地把這部徵兵宣傳劇拍好,否則什麼後話都沒必要說了。

在涉及到自己事業規劃的事情上,陶暮向來認真嚴謹,計劃周詳,並且很有破釜沉舟一往無前的架勢。他去請假的時候,甚至做好了如果校方不同意或者態度很勉強,他可以主動提出來復讀一年的準備。反正陶暮在京影唸書,除了是想結交圈內人脈,主要還是磨練自己的演技。又不是急於畢業找工作。

所以陶暮完全不著急畢業,念四年還是念五年,對他來說根本沒有區別。他需要的只是系統學習的整個過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彌補自己的不足,讓自己的演技穩紮穩打,直至爐火純青。

陶暮的想法很周全。既考慮到自己的實際需求,也考慮到校規的嚴謹和顏面。他不希望給校方留下一個自己“稍微紅一點就開始飄了”的不好印象。不想讓其他同學產生“既然陶暮可以請假去拍戲為什麼我不行”的想法。更不想讓校方為難。所以主動提出停學復讀這個建議。也好讓大一二大的同學們在請假拍戲的時候慎重考慮。是不是真要冒著停學復讀的風險,也要請假去拍戲。而他們寧可請假也要拍的作品,是不是真的值得他們這麼付出。

“京影確實有大一大二學生不準請假拍戲的規定。不過最近兩年,因為隔壁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很寬鬆,很多有天賦的童星演員在經紀公司的遊說下,都去報考燕影。很多剛剛入學的燕影學生,也會因為拍攝一些偶像劇聲名鵲起。這就導致我們學校的學生普遍產生一種浮躁焦慮的心態。畢竟演員,尤其是女演員的職業生涯很短暫。很多女生擔憂自己二十歲才開始接戲,跟那些十七八歲就開始跑劇組,二十歲都已經擔任女主角的藝人相比,完全沒有競爭優勢。再說演員這個職業,還是非常注重實戰的。在學校的成績再好,舞臺上的表現再好,如果缺少鏡頭經驗,那也是不行的。”

所以京影的學生出於這種焦慮,在大二的時候就開始嘗試著請假接外戲的做法,京影校方看在眼裡,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京影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好學生,也不希望這些學生因為沒經驗或者沒機會,最後在娛樂圈內泯然眾人,甚至不得不在生活壓力的逼迫下,最終遺憾退圈。

然而京影的教學理念畢竟是更加註重學生的演技。而學生在剛剛入學一兩年,基礎知識還沒學完的情況下就跑出去拍戲,其表演功底可想而知。所以最近兩年,業界也常有“京影的學生在鏡頭前的表現甚至還不如燕影學生的好”這種令人尷尬的言論。

演技其實也是一門技藝。跟所有技藝一樣,除了一小撮天縱奇才,也就是俗稱“老天爺賞飯吃”的那些天才,剩下的人都需要時間和之時的積澱。沒有千錘百煉的熟能生巧,就沒有辦法從教學質量上拉開差距。

以前業內人經常會說“京影出演員,燕影出明星”。最近兩年雖然也有這樣的說法,但相對來說,兩家藝校出來的學生在演技上的差距,真是肉眼可見的漸漸縮小了。

好在這種尷尬的狀況在陶暮入學後得到改善。陶暮自己掏錢籌拍的《血肉長城》和《時尚風雲》,在拍攝期間不斷拉著京影的學生去跑龍套演配角。一方面讓京影的學生熟悉鏡頭走位拍攝氣氛在觀眾面前混個臉熟,另一方面也再次體現出了京影學生的強大潛力和實力。畢竟在陶暮這個過來人的眼中,未來十年內在娛樂圈可圈可點的演員明星他簡直如數家珍。所以在挑選演員的時候,陶暮也下意識挑選了臉熟的面孔。而這些人能夠從無數演員藝人中脫穎而出。無論是演技還是觀眾緣,都可圈可點。

最重要的是有陶暮做後盾,京影的學生似乎也找到依靠了。平時學習也沒有那麼浮躁,反而能安安心心的學習表演技巧。因為他們都知道,只要自己演技過關了,絕對有演戲的機會。就算外人不給機會,陶暮還是會給的。

京影校方將這些改變看在眼裡,私底下也都非常認可陶暮的做法。這次陶暮為了拍戲過來請假,雖然有些違背京影校規,但京影校方也知道陶暮這次拍戲是要跟軍方合作拍攝徵兵宣傳劇。

這麼重要的政治任務砸下來,別說是陶暮,就連京影校方都覺得必須慎重。他們可不希望電視劇播出以後,陶暮因為兼顧學習導致戲沒拍好被人詬病。而且京影校方還有一重考慮——

“你這次跟軍方合作拍軍旅劇,演員方面準備怎麼選?”

陶暮直接說道:“我還是準備海選吧。因為是跟軍方合作,所以我也打算在文工團裡面選一批演員。不過不管定誰演什麼角色,所有演員在經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