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所以,有他在的場合,從來都是一邊倒。

這就是我身邊的三類“優勢個人”,以及他們在場時的三種狀態──冷場、依附心理、一邊倒。

說他們“優勢”,是因為在某個群體中,他們總是有意無意成了一種隱形的壓力。只要他們在場,別人通常會迫於某種形勢,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以順應他為第一要義。他不發言,每個人都不願輕易表達自己的觀點,他不表態,每個人都不敢輕易亮出自己的底牌。事情本身的自然狀態可能並非如此,但因為他們的存在,大家都變得面目全非,準確地說,是面目模糊。

比如,每當那位腕兒出現時,我們就算剛才還在侃侃而談,下一刻一定畢恭畢敬;每當那位教授在場時,我們就算很有想法,也會變得依附於她,認為她說得沒錯;每當我的爸爸一開口,家人會立刻停止討論,一下倒向他那邊……

同事要退休,送給我們每人一幅攝影作品,偏偏老大沒有。老大假裝拍了桌子,同事謹小慎微:“您要嗎?大師?”在同事眼裡,老大可不就是大師。她給我們看“每週一展”,本來在興頭上,老大一來,她立刻變成小學生;本來對一張照片特有信心,老大往旁邊一站,底氣立刻減了三分;退休送我們留念,用老大的話說,掃地的,看門的都有,自己卻被故意落下了。同事是不想送嗎?不,用她自己的話說,“是不敢送”!

是的,我們都難免迷信權威,尤其對於那些有威信、地位、權力、資歷的人,我們總是先把自己放低了,然後去仰視。殊不知,正是“放低”這種心態,讓對方顯得無比“優越”,或者正是對方無意中的“優越”、“強勢”,逼得你不得不把自己“放低”。

無論何為因、何為果,其實都是一種非正常狀態。

我知道,那位腕兒自己也有點苦惱,他很想與年輕人打成一片,不顧及什麼權力地位;我還知道,那位侃侃而談的教授,如今的水平已經不再讓人仰望,大家也願意說說自己的觀點;我也知道,我的爸爸,他其實很孤單,即使我們都聽他的,但是,從來不向他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

印象中有一次參加培訓,與一位女士同組。

她說,自己總是很自卑,從小就有權威恐懼,自己的父輩,都是掛在牆上看的。她是如此平和的一個人,說話像聊天,你發言時,她就特別認真,有不同觀點,娓娓道來。我們那個小組異常活躍,大家都調動了自己最High的一面。一直到活動快結束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她是業內一位響噹噹的人物。

每個人都有點兒汗顏,為自己那些粗淺幼稚的言論,以及過於隨意的談話方式如果之前知道有這麼一位優勢人物在場,大家肯定都會有所控制,把觀點整合清楚了再發言,或者來個優先秩序,多給優勢人物讓道。

因為被別人籠罩過,所以,知道隱藏自己的光環。或許,每個人都可以回到事件最原始的狀態中來。把身邊的你我他,都看作脫了社會外衣、沒有身份和光環的人。

內心優勢是一個此消彼長的東西。當你給出去時,別人就會擁有得多一點;當你收回來時,自己也會變得更加從容。

不信,試試?

關節點:優勢個人

在某個群體中,他們有意無意成了一種隱形的壓力。只要他們在場,別人通常會迫於某種形勢,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以順應他為第一要義。

我們都難免迷信權威,尤其對於那些有威信、地位、權力、資歷的人,我們總是先把自己放低了,然後去仰視。

殊不知,正是“放低”這種心態,讓對方顯得無比“優越”,或者正是對方無意中的“優越”、“強勢”,逼得你不得不把自己“放低”。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六隻蜜蜂和六隻蒼蠅分別被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瓶底朝著窗戶。結果,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在瓶內到處亂飛,卻在不到兩分鐘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逃逸一空。

。 想看書來

4.找到你自己的賽道

心理圈的一個朋友,在部落格裡寫了幾個同學的命運。

有個同學,數年前大學畢業去搞推銷,無論家長還是同學都無法理解,這似乎是一個一意孤行的決定。可是現在,那同學已經是大地區的代理了。

另一個同學多次求職未果後,轉行去做自己喜歡的電腦,學心理的去搞電腦,這也是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選擇。可是現在,那同學已經擁有幾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