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上疏為什麼沒有流傳下來;三是他為什麼不笑。

宋仁宗時,海內無大事,士大夫樂享太平,詩酒往來十分稠密,我們看當時的名臣,無不留下這方面的豐富記錄,唯獨包公,其個人生活,幾乎沒有指爪可尋。史書裡記他平生不寫私人信件,沒什麼朋友,與親戚也不往來(如果鞭打有違法行為的表舅不算“往來”的話)。他流傳下的文字,有早年的一首短詩,晚年一篇家訓,其餘全是奏議。

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是剛嚴峭直的典範。他從頭到腳找不出一絲毛病;政治上所有言行,皆出公心;私德也修飭得一無破綻,似乎就從沒有處過暗室,不曾道過中冓之言。裡裡外外立於不敗之地。

但從常識可知,人是不可能這樣完美的。道德的意義,不在於“滅人慾”,而在於剋制一部分慾望,使個人行為與社會相平衡。有德者是道德衝突的勝利者,而如包公,竟似毫無道德衝突。《鍘包勉》裡的包公,有一番公私交戰,但只是戲文,史上並沒有這種可歡欣的記載。北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