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7部分

前了。

可是,如果說的方面太大了,把整個朝廷,如今的朝政全都算進去的話。這麼一來也不會,又會給人一個錯覺,覺得他實在是有些太過狂妄了,整天就是在考慮這些東西。試問,天天考慮這些事情的人,又怎麼能夠沒有野心呢?

如果朱宣圻跟張凡說了這些事情的話,到時候張凡回去這麼一說。恐怕原本,李太后也只不過是想要教訓教訓他而已,但是聽到張凡這麼一說,恐怕馬就改了主意了。放眼在這個地方的人,絕對是有野心的。而對於朱宣圻這麼一種,有身份地位,有權勢,又有野心的,必將成為李太后最為重點的打擊物件了。這也絕對不是朱宣圻所希望看到的了。

而光是這麼一件事情,就已經是讓朱宣圻有些不太好回答了。但是他所要考慮的還遠遠不只是這些。

即便是他願意放下個人的自尊問題,選擇那種細節面的問題來跟張凡說。但是到底應該怎麼說,說些什麼才好呢?朱宣圻雖然跟張凡也算是相處了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對於朱宣圻來說,他還當真是不怎麼了解張凡的。

不瞭解張凡,也就不知道他心中到底是支援哪一種觀點的。而如果連這一點都不清楚的話,想要獲得張凡在這方面的認同,也就有些困難了。

當然,有很多事情,其實也並不需要太過於糾集細節,不需要說的那麼相信。只需要說一些大體的東西,說一些大多數人都能夠認同的東西,而且也不要說的太過詳細了。這麼一來的話,就算是你說的不怎麼準確,但是也不表示你說的不對。只要能夠讓對方認同,那就可以了。

可是,這也不是完全正確的辦法。只能說這麼做,有著八成的成功機率,但是卻並不是十成十的,還是會有意外發生的。

什麼意外?萬一,張凡就是不吃他的這一套,這可怎麼辦?萬一,張凡就是特立獨行,所想的事情,就是跟別人不一樣,這又怎麼辦?

朱宣圻說出來那種平常人大都能夠接受的話,但是就偏偏張凡站在不同的觀點,不同意他的話。這麼一來,他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嘛。

所以到了這個節骨眼,朱宣圻當真是卡在這裡了。他不知道如何回答張凡的提問,才能夠準確地讓張凡覺得自己只不過就是一個胸無大志的安逸王爺罷了,他掌握不好張凡心中的度。

而張凡,面對朱宣圻的沉默,卻也並沒有急著催促他回答什麼。說起來,他會這麼問,也是有原因的。

雖然正如同之前張凡曾經幾次強調過的,他這一次來四川,的確是衝著朱宣圻而來的。但是,到最後做主應該如何去找朱宣圻麻煩的人,並不是張凡,而是李太后。張凡只不過是為了給李太后收集證據,最多最多,也就是再給朱宣圻捏造一些證據的人。當然,即便是捏造,也不能太過離譜了,要不然就太假了。

張凡只是負責這些,最後定奪的就是李太后了。但是這並不代表張凡就一點都影響不了李太后的判斷了。

沒錯,他的確是不知道李太后到底打算怎麼辦,但是他卻也能夠猜出來一些。當初,發生了對於朱翊鈞的行刺事件,而作為幕後策劃者的李太后本人,卻是並沒有馬就利用這件事情去制裁朱宣圻,只不過讓人放出了風聲去,說這件事情很有可能就是朱宣圻在背後指使的。

但是,這種事情,如果沒有她的點頭,即便是所有的證據全都指向朱宣圻,只要李太后不開口,就永遠也沒有人敢點頭說是。

而李太后就這麼著,將這件事情懸著。若是她當真是想要置朱宣圻於死地的話,何須顧慮這些那些的,就算是硬說這件事情就是朱宣圻做的,然後派人去將他緝拿歸案,也沒有人敢說什麼。況且,李太后也不是那種優柔寡斷的人,如果說這樣做更加有利的話,她絕對能夠做得出來的。

但是,李太后最終還是沒有這麼做。

為何?張凡能夠想得到。李太后之所以要針對朱宣圻,並不是因為她害怕朱宣圻威脅到她的權力了,她是害怕朱宣圻會威脅到朱翊鈞的權力。可以說,李太后所做的一切,全部都是為了朱翊鈞的。

從這裡來看的話,就很明白了,李太后現在執政,但是卻是在為她的兒子將來登基之後打下基礎。

而如果她硬是要弄掉朱宣圻的話,到時候恐怕就不好收場了,就算是起了兵禍,恐怕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雖然朱宣圻只有不過兩千人馬,就算是虛報下來,最多最多也就只有五千,不過超過一萬人。朝廷要擊垮他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不管如何,這麼一來天下勢必會亂起來。而這一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