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部分

了南北雙方在這片地域內利害關係的對峙和膠著。南北對峙時,南北雙方往往各據襄陽和南陽而分享南陽盆地。在東西之爭中,無論是入攻關中,還是自關中東出,南陽盆地都是一片富有吸引力的地域。

河南東南都可以憑恃的地理條件主要是淮河及其支流。在黃河與大別山之間,自北向南依次有汴河、渦河、潁河、汝河及淮河上游主幹等河流成扇形展開。這些河流的源頭都深達中原腹地,下流匯入淮河,因而成為中原與東南之間的主要交通線路。南北相爭,這些河流每為雙方戰守之資,由中原趨江淮而臨東南,由東南出江淮而圖中原,都可藉這些河流為運輸線。自中原南逼江淮,由汴、泗二水南下,可趨泗口,略淮東方向;由渦、潁二水南下,可趨渦口、潁口,略淮南方向。此外,這片地域南倚大別山,扼武勝、平靖、黃峴三關,屏護著中原的南側翼。

河內地區處太行山與黃河之間,北倚山,南阻河。山地關隘為往來孔道,黃河渡口為南北津要。太行八陘中第一陘軹關,為山西西南部與河內之間往來必經之路;太行第二陘即秦漢時的太行道,上有天井關,關南即太行山之羊腸坂道,為山西上黨與河內之間的咽喉。河內與洛陽之間的主要通道則為黃河孟津渡口。河內地區在山西與河南之間、在關中與河北之間都是往來的要衝。在河內與山西之間,太行關隘是是攻守的要點;在河內與河南之間,河陽孟津是攻守的要點。河內地區在東、西部之間與是往來要衝。從河內入軹關、經蒲津可趨關中;從河內循太行山東進,可趨河北。

在整個棋盤型的天下格局中,如果說中原是其中央腹地的話,那麼,洛陽則是這個圍棋盤上的天元。洛陽雖號為四方之中,其形勢之間卻在外圍。所謂洛陽的外圍,可從幾個層次去說,第一個層次是三川河谷的外圍諸險要,如成皋、崤函、孟津、龍門等;第二個層次即為河南的四境,即西南南陽盆地、東南淮河上游、東北河內地區再加上三川河谷西北崤函之險,這些地域是中原與其外圍四方的聯絡通道;若將視野再放大些,則其外圍可延及關中、燕趙、江左及荊襄等大的戰略要地。洛陽便處在這幾層外圍的包圍之中。中原的位置和地理形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原攻守形勢的特點。攻取洛陽,進取中原是一種由外向內的層層遞進;中原防守的經營則是一種以洛陽為中心、由內向外的層層輻射。

歷史治亂更替,天下大勢也隨之分合變遷。通常,一個統一的王朝因積弊太深而瓦解,天下便隨之分崩,而演成群雄逐鹿的局面。歷史遂在混亂中醞釀新的統一。

逐鹿雖在中原,真正能參入逐鹿的群雄,卻多不起於中原,而趨於四角。歷史上,那些最終完成統一天下大業的勢力,大都是趨於四角。歷史上,那些最終完成統一天下大業的勢力,大都是起於四角山川險固之地。先據有一到兩個角,積累力量,繼之以向兩翼擴充套件,然後,向中原發展,進取天下。

如今中原,我朝佔領宛,洛以及汝南,河內為劉曜所佔,而南陽則為石勒所有,四戰之地分別有之,犬牙交錯,而開啟這一死結的,恰恰就在中原!

第四卷 奪嫡風雲

第三十四章 戰雲密佈

【大家多多支援啊,收藏,鮮花和訂閱都不要少。多謝。】。。。。。。。。。。。。。。。。。。。。。。。。。。。。。。。。。。。。。。。。。。。。。。。

戰爭是必然的,因為戰爭是政治的最激烈體現。有利益的地方,就必然有戰爭。

戰爭的啟動,往往是因為偶然。

有的戰爭,經年策動,詳細推演,反覆論證,獲得朝野共識,內外讚許,最終水到渠成,因勢利導,進行的也是有條不紊,一戰功成。

有的戰爭則純粹是因為偶然事件,甚至完全徹底的雞毛蒜皮,引起了小規模的摩擦,最終星火燎原,不可收拾。

而有的,則是因為所有正直的人都痛恨的一類人所挑起。

這類人,人神共憤,天地不容。

這類人,世代恥辱,永世不生。

這類人就是內奸!

正在建業城內的百姓還為冬去春來而歡欣鼓舞時,正在朝野上下為了南疆亂平而長舒一口氣時,他們不知道,戰爭的陰雲已經再次密佈。

二月十一,一夜之間,故祖大將軍收復的河南四鎮再次淪陷,洛陽,滑臺,虎牢,礎�x四鎮太守居然同時開城投降,石勒親率50000大軍進入洛陽!

無奈之下,都督河南諸軍事,鎮北將軍王彥之只好帶殘部退守宛城,卻被迅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