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7章 遷都(下)

反對孫皓遷都的一眾大臣中,以鎮西大將軍嘉興侯領荊州牧陸凱為首,極力地反對孫皓遷都。寧隨在一旁聽著他們的對話,心中卻想:“遷都武昌倒是個好主意。武昌毗鄰長江,與漢口隔江相望,若是遷都那裡,的確可以做到覬覦荊州,向外擴張。只是為何要在此時提出來?難道他不知道這時提出來會被眾多大臣所反對的嗎?還是說他是故意的。”

陸凱等人都認為遷都事大,不可聽信術士一派胡言,需得慎重行事。孫皓見狀,於是決定暫緩下來。

事後,孫皓又召喚寧隨入宮,給了寧隨一份名單。寧隨看了一眼名單,見上面都寫著許多朝中大臣的名字,不禁問:“你想幹什麼?”孫皓對寧隨說:“這些都是反對朕的決策的那些大臣的名字以及張布和濮陽興二人的同黨,我要你悄悄把他們都殺了,不管是意外身亡還是蓄意謀殺的都行。”寧隨聽後恍然大悟,不禁心想:“原來這才是他的目的,只是這樣做……”於是有些反對地對孫皓說:“這會不會有些過頭了。”孫皓卻毫不在乎地說:“不這樣又怎麼能掌控朝堂,穩定局勢。你放心好了,你殺了這些人之後朕會安排親信頂上,到時候你想要的事情就能辦成了。”寧隨想了想,雖然覺得有傷天理,但是為了大漢也只好答應了下來。寧隨說:“行,這些人就交給我去解決,不過如何解決,怎麼解決,何時解決,你不能干涉我。”孫皓說:“你放心好了,朕不會過問的。”

就這樣,在之後的幾個月內,東吳的大臣們一連死了好幾十個,而兇手至今也沒有找到。

就在東吳內部勢力進行清理的同時,魏國也在司馬炎的掌控下走向了末途……

司馬炎聯結了一眾大臣,逼迫魏帝曹奐禪讓。曹奐害怕,只好答應了下來。於是命令賈充修建受禪壇。擬定於十二月甲子日禪讓。

十二月甲子日,曹奐親捧傳國璽,立於壇上,大會文武。曹奐請晉王司馬炎登壇,授與大禮。接著,曹奐走下壇,穿上公服立於班首。緊接著,司馬炎端坐於壇上。賈充、裴秀列於左右,執劍,下令曹奐再拜伏地聽命。賈充對曹奐說:“自大漢建安二十五年,魏受漢禪讓,已經有四十五年了;今天祿永終,天命在晉。司馬氏功德彌隆,極天際地,可即皇帝正位,以紹魏統。封汝為陳留王,出就金墉城居止;當時起程,非宣詔不許入京。”曹奐泣謝離開。

當下文武百官,再拜於壇下,對著司馬炎高呼萬歲。司馬炎紹魏統,改國號大晉,改元為泰始元年,並且大赦天下。魏國於是滅亡。

就這樣,晉吳之間的戰爭,慢慢開始打響……

卻說孫皓得知了司馬炎的事情後,雖然早有預料,但還是吃驚不小。孫皓認為事情不能再耽擱下去,於是召集大臣,再次商議遷都一事。此時朝堂舊臣十之五六都被寧隨暗中殺死,新的大臣也大都是孫皓的親信重臣,因此遷都一事便毫不費力的透過了。

不久後,孫皓成功定都武昌,改元寶鼎。因為陸凱族弟、大司馬陸抗鎮守西陵,所以思索再三,決定分置左右丞相,讓陸凱、萬彧二人分別擔任。陸凱見狀,則趁機再向孫皓上書勸諫說:“現在無災而民命盡,無為而國財空,臣私下感到悲痛。以前漢室衰弱,三家鼎立;如今曹、劉失道,皆為晉有:此目前之明驗也。臣愚但為陛下惜國家耳。武昌土地險瘠,非王者之都。且童謠雲: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此足明民心與天意也。今國無一年之蓄,有露根之漸;官吏為苛擾,莫之或恤。大帝(孫權)時,後宮女不滿百;景帝(孫休)以來,乃有千數:此耗財之甚者也。又左右皆非其人,群黨相挾,害忠隱賢,此皆蠹政病民者也。願陛下省百役,罷苛擾,簡出宮女,清選百官,則天悅民附而國安矣。”孫皓看完後,不予理睬,立即丟到了一邊。接著,孫皓又大興土木作昭明宮,令文武各官入山採木;又召術士尚廣,令其進宮筮蓍問取天下之事。

尚廣得知皇帝召見,整理好衣冠後,來到了宮門口。只見一名官員早已站在宮門口,見到自己,便向自己走了過來。那名官員走上前問:“想必閣下應該就是尚廣尚道長了吧。”尚廣點了點頭說:“貧道正是。不知閣下何人?”那官員回答說:“在下岑昏,想請尚道長幫個忙。”尚廣說:“找貧道幫忙也可以,等貧道進宮見了陛下之後吧。”寧隨卻搖了搖頭,看了看周圍,接著說:“不是,此事與陛下有關係。”尚廣聽後問:“到底所為何事?”寧隨說:“該會陛下召見道長,問取天下之事,道長打算怎麼說?”尚廣一聽,便明白了過來,對寧隨問:“你希望貧道怎麼說?”寧